《拜谒芦苇》课堂实录(附教材)
- 资源简介:
约7150字。
肖培东《拜谒芦苇》课堂实录(附教材)
授课班级:开化中学高一(17)班
授课时间:2014.11.27
整理:开化中学语文组 方园
原本是上《锦瑟》,临时换成此课。
学生齐读《锦瑟》
师:读过这首诗的都知道,这首诗是不是在写一种乐器?
生:不是。
师:那么他在写什么?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说。
生:情。
师: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遍,预备起:
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文学作品很多都是在文字中去追忆一份美丽的情感,作品有美丽的情感的,文字成了美丽的诗句,而这两者如果兼而有之,那么这个作品就成了经典。我们再来读一遍,读得慢一些。
生(深情悠长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师:感觉越来越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另外一篇文本,看看“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份追忆的感情能不能也在《拜谒芦苇》中找到。一篇很新的文章,第一步怎么办,同学们?
生: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老师读前面几段,然后你们慢慢读后面几段,好不好?读的时候要思考,文章在写怎样的一种感情,好不好?
师范读1—2段;学生跟着老师齐读第3—4段;学生齐读第5段;
师:停,真好,现在懂得停顿了,不会是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了,注意句号与逗号的区别。清楚了吗?接下来老师再读一段,我们就请同学们个别朗读。
师读第6段;一个女生读第7段;8段;一个男生读第9段;全班齐读第10段;
师:很好,一读味道就出来了。马上想一想,这一篇散文直接交代我们对芦苇情感的句子是哪几句?
生1: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
师:非常好,这句话划出来,还有没有?
生2:我常想,芦苇虽不伟岸,不强权,像茅草一样活着,但我却很崇敬它。
师:好,读的慢一些,划出来。(师读这一句),还有没有?
生3: 佛家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那是对芦苇最高的礼赞。
师:“佛家说”,其实就是引用来礼赞芦苇,再划出这个词语“礼赞”。还有没有?你来说。
生4:有那么一天,我能像芦苇一样,永远清醒顽强守护自己的灵魂,完整的活一生也就够了。
师:主要是哪一句?“像芦苇一样,也就够了”,划出来。所以大家看出来了,这就是作者标题中所说的哪个词?
生:拜谒。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段,预备起:生:
生:或许芦苇并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但我对它却怀着一份敬意与留恋。
师:老师的问题,最美丽的这个最字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