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5400字。
10 短新闻两篇
考纲要求: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自主学习
1.字音识记
祷( )告 漂泊( ) 婆娑( )起 舞撰( )写
丰腴( ) 噩( )梦 步履( ) 瞩( )目
2.近义辨析
(1)震动•振动
①印尼海啸铺天盖地冲向沿岸建筑、道路,连大地也似乎________起来。
②音乐大厅里座无虚席,美妙的旋律时而清柔时而欢快地________着听众的耳膜。
(2)目前•日前
针对________日本首相小泉不顾现实地又一次参拜靖国神社,我外交部发言人向准备访华的日本外交部发出了“________不方便接待”的通知。
震动 振动 日前 目前
3.查阅两则新闻的背景资料,并做简单地介绍。
①香港问题的由来
②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4.什么是新闻?由那些要素构成?其内容由几部分组成?
1)什么是新闻(消息)?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3)新闻内容由几部分组成?
难点突破
1、《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作者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把生动的现场气氛传达给读者。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根据提示,填表格。
时间 事件
4点30分
在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的告别仪式
7点45分
子夜时分
升五星红旗,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7月1日0点40分
2、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插入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背景材料的语句,并探讨这些背景材料有何作用。
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新闻,我们分明能看到记者的感情也蕴涵其中,如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美好的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个噩梦”,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人们看见了什么东西?其中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5.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延伸拓展
一.阅读拓展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国家工商总局今天宣布,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将于今年9月7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广告界代表将云集北京。
大会邀请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大会主题“突破——从现在到未来”进行三天的论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