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0字。
阿长与《山海经》
共青团路中学 周遇
设计说明: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从题目入手,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评析人物形象,分析课文特点,会更易为学生接受,教师在上课时,也会觉得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3、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安排材料,祥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情感的变化体会;刻画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对阿长的初步印象:我家的保姆、长工。作者为何要写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保姆呢?她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山海经》是什么书呢?又为什么与阿长联系在一起?(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速读课文,说说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说出理由或举出例子)。可用“我觉得阿长是一个------的人,从------中可看出。”的句式,告诉大家。
1、我觉得阿长是一个生活凄苦的人,从生得黄胖而矮中可看出。
2、我觉得阿长是一个饶舌多事,没有文化的粗鲁的人,从喜欢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晃地絮说;喜欢到母亲那告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中可看出。
3、我觉得阿长是一个地位低微的人,从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不识字,没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几天回家中可看出。
4、我觉得阿长是一个愚昧迷信的人,从“长毛”的故事以及说“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里不应该走进去”中可看出。
5、我觉得阿长是一个对生活要求不高但渴望一生平安的人,从“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相信儿童金口中,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可看出。
6、我觉得阿长是一个知道许多规矩,承载民间文化的人,从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是珍惜劳动果实;吃福橘,是吉祥文化,不说“死掉”而说“老掉了”是避讳修辞中可看出。
7、我觉得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倾心关注孩子的人,从要孩子干净、安全、有教养,总是为孩子操心,特别是为“我”做了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买来了《山海经》中可看出。”
(二)通过同学们的发言,让我看到一个既善良、淳朴、坦率、热心又愚昧、守旧、庸俗、粗野的阿长。不仅写了优点,也写了缺点,如果将这些缺点去掉,你认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影响?为什么? 去掉阿长的这些缺点,不仅不能使阿长的形象更加完美,反倒大大削弱了形象的原有生命力。因为只有真实,形象才有生命气息,才能打动读者。正如《芦花荡》中对老头子的塑造一样,有英勇、自信自尊的一面,也有过于自信、过于自尊的一面。本文正因为如实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