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欣赏活动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13 21:09: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40字。
踏胜迹    寻对韵
                        ——吾乡对联欣赏活动案例 
  [活动目的] 
  每一座城市(包括一些乡镇)都有自己的名胜古迹,几乎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撰有对联永传后世,成为当地所特有的人文景观。这些对联大多是感知当地自然景象、历史文化的窗口。对联的撰写多出于大方之家,言语形式往往新颖别致。踏访古迹,找寻对韵,自然是有趣而又高雅的活动,围绕着对联欣赏的目的,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领略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 
  [活动准备] 
  踏古迹就要走出校门,有四点必须充分考虑。一是“踏”的时间,如果课务调整不便,可安排在周末进行,这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即使放在周末,学生也会乐于参加的。二是“踏”的地方,有的地方要门票,应考虑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三是“踏”的安全,活动之前安全问题要充分强调,不能笼统地提要求,要指出具体的注意事项。四是“踏”的组织,可以分为若干小组分头行动,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负责整个行动过程。当然,活动的目的是欣赏对联,要带上笔和笔记本,不能走马观花,不仅要记录下对联,还要从碑文等文字介绍中记录与此处名胜古迹的对联的有关内容。此外尚需地方志、有关对联书籍、城市旅游图等。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应当早有计划,在计划活动过程中有一点应特别注意:不能让这次活动流于一般化的游历,要让这一次活动成为一次人文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讲清这一类对联对于认识当地历史,感受当地自然的意义,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步骤: 
  (一)品对联 
  教师可用其他地方的名胜古迹的对联做材料进行品评,增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增加活动的兴趣。所举例子讲解时应有不同侧重。①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此联所写是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之景,上下联嵌“平湖”“秋月”点明景点。上联写远处山峦倒映在水中,明净清晰,鱼儿在水中戏游,从倒映的山峦穿梭而过;下联写秋天,皓月当空,鸿雁排着整齐的队形,犹如写在天空中一般。对联与胜迹互相映衬,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吴恭亨称:“山川祠庙,非借文人之题咏,即名胜亦黯然失色”,“江山之奇,借文字而益显。”(《对联话》),对联是名胜古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此联题于武汉黄鹤楼。从此联可窥视黄鹤楼的历史印迹。上联提到了两位与黄鹤楼有关的唐代诗人。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崔颢登此楼,曾作《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李白登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下联点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战国时属楚地。“三楚”即楚地,古分西楚,东楚、南楚,故名“三楚”。黄鹤楼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所以联曰“三楚一楼”。此联一经咀嚼,真是韵味无穷。③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此为绍兴青藤书屋一名联,作者为徐渭。徐渭,二十岁成诸生,屡试不中,怀才不遇,撰此联以自嘲,屋之“东倒西歪”,人之“南腔北调”,于嬉笑之中见狂放不羁,追求自由自在的个性,由联及人,由人及联,令人畅怀又生嗟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