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4480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把握全文,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并适当补充课外资料,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的形象以及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的无限敬仰之情和梁任公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认识学者梁启超,体会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提问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清华大学,作为我高等学府的代表,我相信有很多的同学都以它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家有没有人知道它出自于哪里?它出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而将它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则是由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得来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梁启超的演讲密切相关的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释题 (5分钟)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1、哪一个字可见本文的文体?
明确:记,记人或记事的散文。
2、本文记了谁?为何称其为梁任公先生?
明确:梁任公先生;以学生的身份称呼,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爱戴。
3、谁记的?
明确:梁实秋
4、请学生介绍两位相关人物,提示学生关注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主要作品。老师补充。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