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7750字。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自学目标】
1、体会以乐景写哀情、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2、理解本文独到的新闻报道视角。
3、理解平实语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4、培养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5、培养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珍惜自由幸福生活、尊重人性的情感。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2、预习检测(见《高考调研》)
二、导入设计
所谓新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新事情。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还必须是有价值的事情。如,1939年纳粹德国对邻国发动突然袭击,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在当时是新闻;1945年,法西斯德国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终于举起了双手,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在当时是新闻;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前,虔诚地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和人民请罪,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还有德国法西斯战败后,法西斯在奥斯维辛建造杀人魔窟,残酷杀害400万无辜者的罪行暴露于下,引起世人的极大愤慨,这在当时也是新闻,而且是重大的新闻。但13年后,当《纽约时报》记者A.M.罗森塔尔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采访时,昔日德国法西斯铁蹄下的大屠场已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以及在和煦、明亮阳光下那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奥斯维辛似乎没有新闻发生。然而A.M.罗森塔尔却以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美国普利策奖主席称它是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带着主这个问题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 整体感知
1、本文侧重从哪些角度报道的是一件什么事?找出作者的足迹。读完全文后,你对集中营的最突出印象是什么?明确:抓住参观的见闻和感受来写奥斯维辛集中营。 可怕 悲惨 愤恨
按参观的空间顺序:
毒气室 见——雏菊 感——恐怖 终生难忘
焚尸炉 见——头发 婴儿的鞋子 死囚的牢房
感——表情茫然 浑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