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4(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31 21:20: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0奥斯维辛没有新闻.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雨巷教学设计.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雨巷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再别康桥.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鸿门宴教学设计.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鸿门宴说课稿.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7记念刘和珍君3.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7纪念刘和珍君1.doc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7纪念刘和珍君2.doc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划分诗歌的层次,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
  2、能力目标——学会欣赏诗歌的画面美,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那种以国家为己任的伟人气概。
  【重点及难点】
  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2、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学习法
  2、朗读法:通过配乐朗读、情景朗读来助理解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高望远,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碣石山,诗兴大发,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二、写作背景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文学家。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三、关于词的知识
  1、定义: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特点: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在“沁园春•长沙”里面,“沁园春”就是词牌,“长沙”,就是这首词的标题。
  3、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四、整体感知,熟悉内容
  朗读,正音。(舸  寥廓  峥嵘  稠  遒  遏)
  五、赏析课文上阕
  请问:上片描写了几幅图?请概述。明确:独立寒江图、湘江秋景图(先分析诗句,再导出每幅画的名称)
  1、鉴赏第一句:独立寒秋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具体研习第二、第三句:描绘绚丽壮观的秋景图,即湘江秋景图。
  3、在这几句中,那些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
  《雨巷》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积累戴望舒的有关知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中意象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品味语言之美。
  2、利用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等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解读作品中“姑娘”含义,品味作者身上的执著美。
  3、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学难点】
  对作品中“姑娘”含义的解读及作者身上体现的执著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5册必修课本中唯一的一个现代新诗单元,对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初步了解现代新诗,为今后学习选修教材《现当代诗歌散文》打下良好的基础。《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通过本诗来学习现代新诗的特点,应具有很好的典范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雨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一个细小静谧场景。细雨蒙蒙中,诗人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希望逢着一个美丽但丁香一般结着愁怨的姑娘。姑娘终于走过那“颓圮的篱墙”,消失在雨巷子的尽头,只留诗人一个人,孤独地彳亍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诗歌整体意境朦胧迷离,诗人内心曲婉动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体味江南巷之美,诗之美。
  二、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人。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题目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所选教材 《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 第10课
  一、学习内容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比阅读,准确说出本则新闻的结构。
  2. 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3. 分析富有意蕴的句子,概括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网上查资料课外阅读新闻,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
  2. 对比阅读,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让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2.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能力。
  二.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学习内容:1.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
  2.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体会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分析富有意蕴的句子,概括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
  通过阅读教师改写后的对比材料,和文本作比较。对比阅读,能引导学生着眼于两个文本的相同处及不同处进行分析,比较优劣,将深入解读融于无形之中,简洁高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