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学案(10份)
- 资源简介: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学案练习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句子成分划分.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二).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一.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诗歌鉴赏一.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诗歌鉴赏之怎样读.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小说阅读.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羁旅诗.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学案:诗歌鉴赏闺怨诗.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学案: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年高二语文暑假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送别诗.doc
高 中 语 文 语 法 知 识(一)
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5、趋向动词: 如,来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二)
二、短语
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语法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语法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学习目标:
1.归纳出送别诗的情感类别。
2.学会鉴赏送别诗情感的方法。
一、热身练习
1.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海内存知己,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7.莫愁前路无知己, 。 高适《别董大》
8.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9.仍怜故乡水, 。 李白《渡荆门送别》
10. ,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山回路转不见君(6)
我寄愁心与明月(8)
万里送行舟(9)
惟有相思似春色(10)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是通过选择什么意象来传达情感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景 情
别前 寒蝉 骤雨 长亭 晚 帐饮 伤感 悲戚
别时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不舍 愁苦
别后 杨柳 晓风 残月 孤寂 落寞
二、送别诗词的特点
(一)送别诗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赠汪伦》 、《送沈子福归江东》
《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董大》、《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送别诗题目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使、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别) ××”
“赠××”
方法一:辨题目,通过辨别题目,确定诗歌类型。
(二)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及景物特点:
请指出诗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