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学案11(2份)
- 资源简介:
约7440+10340字。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眉州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____。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__________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____”,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3.文体知识
关于“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4.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释义。
……
1.解释下列多义字。
抱明月而长终
而卒莫消长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举酒属客
固一世之雄也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少川相缪,郁乎苍苍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困于周郎者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2)凌万顷之茫然 ( )
(3)渺渺兮予怀 (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
(5)而今安在哉 ( )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
1.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A.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B.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2.作者是如何从“取与不取”的角度论述人生感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