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张。教案约3000字。
《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人物性格及其关系。
二、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三、通过课文学习分析情节结构(特别是双线结构)和归纳主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人物性格的推导,环境描写的分析,主题的归纳。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二、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导入新课
研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要求:
(1)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教师巡堂点拨,逐步缩小范围(尤其是环境描写方面的)
(2)讨论: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个典型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方面是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另方面是革命者绝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二、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学生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求准备:
(1)讲述《药》所包含的两个故事,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与结局交待清楚,要给小说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2)讨论:《药》的情节包括几个部分;比较两个故事叙述方法上的区别。
(3)讨论:小说两条线索是怎样连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
在以上讲述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订正、筛选学生的语言,板书小说明、暗并行的双线结构图。
板书依次出现的顺序应是:1.华家的故事情节;2.夏家的故事情节;3.两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明、暗线;5.两条线索的连接、交织、融合的地点。主题暂不板书,待分析完人物后再归纳。
三、板书见课件设置
四、作业:完成《优化设计》相应内容;再次阅读《孔乙己》。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