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6380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教案
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1、唤醒学生对蓬勃秋景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对诗歌中的湘江秋景展开个性化品读活动。
2、引导学生以美读美、以情品诗,并结合诗歌潜藏的背景寓意,知人论世,在群体审美活动中共赏诗歌原意,实现与诗歌情感的高度融合共振。
3、激活学生对本首诗歌的个性化心灵解读意识,建构诗歌丰富多元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引导学生以美读美,以情品诗,与诗歌诗人展开深入深刻的心灵对话。
三、教学难点: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四、教学方法:体验涵咏式的诵读法,联想比较法,想象描绘以写促读法等。
教学流程:
一、调动个性化审美体验,进入情感共鸣的前奏。
1、唤醒体验,进入情境(回忆体验过的蓬勃秋景)。
请学生描述交流在现实中真实发现的或在课外阅读中欣赏感悟到的蓬勃秋景,唤醒学生对蓬勃秋景的个性化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赞赏和对生命的讴歌礼赞,营造学生与《沁园春•长沙》产生情感共鸣的情境。
2、以美读美,以我观物(个性化品味湘江秋景)。
让学生带着对蓬勃秋景的审美体验来欣赏品味诗歌里的湘江秋景,对领字“看”统领的七句秋景进行自由开放的品味,然后以写促读,结合想象描绘的片段写作,如每个学生任选一句进行秋景想象扩写,然后在全班交流个性化的品味赏析,从而感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视角变化、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万”“遍”“染”“漫”“透”“争”“击”“翔”等展开个性化鉴赏活动,可采用换词比较法领悟湘江秋景的神韵。
二、开展共性群体审美活动,实现情感高度的融合共振。
1、以情品文,将心比心(领悟诗人笔下的湘江秋景、感受诗人流露的人生豪情)。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带着对蓬勃秋景和生命人生的热爱,对上阕反复进行体验涵咏式的诵读,激发与诗人相似的人生豪情。
学生鉴赏“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在交流中体悟: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气勃勃的湘江秋色图,自然界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们呢?诗人由此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流露了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
教师点拨:如果离开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情感,单凭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是不会如此富于诗意的。把握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2、知人论世,共赏原意(把握诗歌潜藏的背景寓意)。
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词里表现的献身革命的伟大理想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对下阕反复进行涵咏式的诵读,感受作者革命的情怀。
学生思考下阕与上阕的关系,并体会“恰”领起的七句,在交流中明确: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领起的七句,是对“峥嵘岁月稠”的展示,把生气蓬勃、乐观向上、蔑视权贵的“同学少年”的风华、意气、奔放的特点和革命活动溶为一炉,集中喷发了革命的豪情。
反复诵读整首诗,领悟“怅寥廓”三句显示的青年革命家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宏大心胸与高远志向,领悟“曾记否”三句流露的作者的激昂豪迈。
教师点拨:本诗先围绕“立”字,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看”字总领七句,描写了湘江秋景,为下文蓄势,进而从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书写
……
雨 巷
一、教学目标:
1、 品读诗歌韵律,品味诗歌意象,领悟诗歌意境,体悟诗歌真情。
2、 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点:
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情境导入:课件展现江南小巷暮春景象。
二、介绍作者:(投影作者照片,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初步感知:
1、集体朗读,先熟悉内容,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2、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缺点,并总结朗读本诗歌的要领如语气、语调等。
3、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指导:本诗歌的基本情感是低沉幽怨,朗读时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四、深入朗读: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鼓励全班学生采取形式丰富的朗读方式,读出诗韵诗情。
五、品读意象解真谛:
1、提问:作者为了能表达哀怨忧伤的情感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营造意境?
明确:
油纸伞。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而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和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静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易落。在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