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20
- 资源简介:
约6140字。
《边城》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设计开放性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层次发展,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语文知识。
主要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三元信息教学,围绕教师、学生、媒体展开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2、融进对比阅读、诗歌赏析、空白填补、层层深入等手法,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解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本反映的社会性问题,并形成个人的专题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
一、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探究人物形象,学习人物肖像描写。
二、品读诗歌般的语言,感受文本中如诗如画般的环境描写。
三、 多角度、多层次品味小说人情美,思考湘西民族发展的原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原有小说阅读基础上,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赏析小说内涵。
2、运用多媒体,以填补空白、增删意象的手法,帮助学生感受文本当中的环境描写。
3、通过对比阅读,观照文本中的翠翠的人物形象。
4、分析小说文本里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探讨湘西民族发展命运的源动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对比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空白填补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小说主要内容,以翠翠的心理脉络为线索,抓住小说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课堂
绝美的湘西小城凤凰雄踞边陲千年,悠悠岁月伴着沧桑原野,漫漫沱江连着巍然青山,吊角竹楼衬着白色孤塔,守护着远离烽烟的苗壮两族脆弱而坚韧地繁衍生息。我们的主人公翠翠就是在这青山绿水中滋养长大成懵懂姑娘的,此时的她或许在吊角楼里忙里忙外,也可能坐在白塔那胡思乱想,也有可能在温柔的月光里借着歌声攀到梦的云端寻找象征爱情的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