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920字。
教师职业崇高,古今中外,哪一个国家少得了教师?上至政坛领袖、科学巨匠,下至工人、农民、普通百姓,哪一个人没有老师?“教育兴则国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教师的最高褒奖!
名人尊师的故事在中华大地早已传为佳话。春秋时期的子贡曾把老师孔子喻为太阳、月亮,孔子死后他如同孝子披麻戴孝、守灵百日。开国领袖毛泽东,在老师徐特立六十寿辰时亲自撰写贺信,并称:“徐老先生,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一沓沓课本,抹去了你们的青春年华;密密麻麻的苍劲字迹,变成了你们额头上的道道皱纹;作业本上圈圈点点的评语,融进了你们的汗水和心血。你们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让学生领悟到师爱的伟大;你们慈祥而温存的目光,是一首连绵悠长的诗篇,芬芳而又迷人;你们循循善诱的引导,使学生在困惑中醒悟,备受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润泽。
[名师支招]
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那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的记叙、第二人称的记叙、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1.第一人称
作者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
(1)“我”是见证人。如《孔乙己》中的“我”。
(2)“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如《故乡》中的“我”。
(3)“我”是主人公。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作过程中却用“我”来表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的家族制度和吃人的旧礼教的罪恶。
(4)“我”是叙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不足之处: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