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导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30 14:29: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760字。

  3.7.2《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一、知识链接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为“五柳先生”,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期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的道家思想,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二、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内容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