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2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30 11:45: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雨巷》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前检查优美语段背诵:3个同学(一组一个)
  (课前导背)
  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那一幅幅流动的画面,一处处美妙的意境总会让我们沉浸其中。现在就让我们高声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再别康桥,徐志摩,开始!”(课件1:柔柔康河情,悠悠雨巷意)
  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体验诗人戴望舒独自在雨巷彷徨的情景,走进戴望舒的内心情怀。(课件2:题目)
  二.学习目标(课件3)
  首先让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吟咏诵读,背诵全诗
  品味意象,揣摩情感
  三.了解作者(课件4)
  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关于戴望舒的介绍
  四.走进雨巷,感知初读(课件5:诵读诗歌)
  (一)自由读:结合注释,整体感悟
  (二)指名读:
  1.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完成诗歌的朗读,第一位同学读前三节,第二位同学读后四节。请大家标注读音不准的字词。
  2.有没有读音不准的地方?(学生正音)
  第一次读完这首诗,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请同学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诗。
  (三)齐读:把握感情基调
  (四)分析意象,读出情感
  《雨巷》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诉说了一个忧伤的故事。细雨迷蒙中,镜头转换间,一个美丽的故事开始了。请一位同学朗诵这首诗歌,大家边听边想象这个故事。(课件6)要求:同学们记下来(画面——意象——情感)分成四组,每组派一个代表。
  (课件7:配乐朗诵)
  她读得舒缓、深情、让人陶醉。刚才你在听读的过程中,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交流,明确(课件8:描画面——品意象——析情感)
  生1: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雨巷,他遇见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向他走近、经过、又走远,最后消失不见。
  生2:我脑海中的画面和刚才那位同学有点差别,我看见诗人在雨巷独自徘徊,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模模糊糊地向他走近、经过他身旁、又走远最后消失不见,最后,仍然只有诗人独自在雨巷徘徊、惆怅。
  (五)解读本诗的意象
  本诗意象:油纸伞、雨巷、篱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