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高地>>原创教案,引入"唐诗旅游"概念,侧重多方面训练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
约3400字。
唐诗高地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 肖 欣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评价文学现象有文艺评论的写作特点。
三、培养学生对孟浩然的人品的赞赏,对唐诗文化的感悟和理解的深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一、分析盛唐时期,唐诗与襄阳的关系。
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欣赏文中部分唐诗,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唐诗。
2.通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以作者论,上自帝王将相、文武官吏、进士举子,下至商贾伶工、田夫野老,渔父樵子、僧朋道侣、妇女儿童,各种人都喜爱作诗。以题材论,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边塞风情、羁旅行役、宫怨闺情、都市里巷,整个社会生活领域都为之扫描覆盖。以风格论,由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或简直、或繁密、或雄浑、或柔婉、或平淡、或富丽,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个性的缤纷呈现。
唐代诗歌之美,名家之多,流派之多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无法比拟的。今天我们将走进其中代表唐诗的一方圣土,一块高地。(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襄阳:
襄阳,雄踞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襄阳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封仲山甫为樊城樊侯,距今2800多年,世人景仰的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家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画家米芾等,都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光学的足迹。闻名中外的宏篇巨著《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30回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