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
- 资源简介:
约87080字。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
阅读下面的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官名。战国时,御史是史官;秦代时设置御史大夫,以御史监郡。
B.社稷,土神与谷神的总称。社,土地神;稷,谷神。社稷,也代指国家。
C.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
D.食邑,是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又称作采邑、采地、封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善于识人,尽心帮助刘邦。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保护他;刘邦作亭长时,萧何常常帮助他;刘邦起义当沛公时,萧何做县丞。
B.萧何处事谨慎,主动请示汇报。他留守关中,制定法律,总是先向汉王上奏,经同意后才实施;如果来不及禀告,就酌情实施,等汉王回来再报告。
C.萧何尽职尽责,巩固汉军后方。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送给前方军队,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缺额。
D.萧何心胸开阔,为国举荐人才。尽管向来与曹参不和,但是在孝惠帝问他谁可以接替他的职位时,他却向皇帝主动推荐曹参,并且感到死而无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5.在论功行封时,刘邦是怎样评定萧何功劳的?用哪些理由说服了功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候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教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