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史记类
- 资源简介:
约35790字。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晋篡唐
后唐潞王清泰元年。帝①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山陵既毕,不敢言归。时敬瑭久疾羸瘠,太后及魏国公主②屡为之言;而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二年夏六月,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既还镇,阴为自全之计,多于宾客前自称羸瘠不堪为帅,冀朝廷不忌。然秋七月乙巳,帝以武宁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将兵屯代州,以分石敬瑭之权。
清泰三年三月,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唐主夜与近臣从容语曰:“石郎于朕至亲,无可疑者,但流言不息,万一失欢,何以解之?”皆不对。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李崧退谓吕琦曰:“吾辈受恩深厚,岂得自同众人,一概观望邪!计将安出?”琦曰:“河东若有异谋,必结契丹为援。契丹母以赞华在中国,屡求和亲,但求荝剌未获,故和未成耳。今诚归荝剌等与之和,岁以礼币约直十余万缗遗之,彼必欢然承命。如此,则河东虽欲陆梁③,无能为矣。”崧曰:“此吾志也,然钱谷皆出三司,宜更与张相谋之。”遂告张延朗。延朗曰:“如学士计,不惟可以制河东,亦省边费之什九,计无便于此者。若主上听从,但责办于老夫,请于库财之外捃拾以供之。”他夕,二人密言于帝,帝大喜,称其忠,二人私草遗丹书以俟命。久之,帝以其谋告枢密直学士薛文遇,文遇对曰:“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帝意遂变。一日,急召崧、琦至后楼,盛怒。自是群臣不敢复言和亲之策。丁已,以琦为御史中丞,盖疏之也。初,石敬瑭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镇。帝与执政议从其请,移镇郓州。房暠、李崧、吕琦等皆力谏,以为不可,帝犹豫久之。后与薛文遇议。文遇曰:“兹事断自圣志,群臣各为身谋,安肯尽言!以臣观之,河东移亦反,不移亦反,在旦暮耳,不若先事图之。”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文遇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辛卯,以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
敬瑭疑惧,谋于将佐曰:“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死于道路乎!”敬瑭遂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石晋篡唐》,有删改)
【注】①帝: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936年),无力抵挡石敬瑭与契丹军队的进攻,自焚于洛阳。②魏国公主:石敬瑭妻子。③陆梁:本指跳跃,此处引申为造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B.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C.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D.凤翔旧将佐多/劝帝留之/惟韩李二人以为/赵延寿在汴/不宜猜忌敬瑭/帝亦见其骨立/不以为虞/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管是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后唐时为地方高级行政长官。
B.缗是古代计量单位,即通常说的一贯钱或一吊钱,古人常用一千文为一缗。
C.术者或称术士,一般指以占卜、星相、堪舆(即风水术)等为职业的人。
D.除目指除授官吏的文书。皇帝亲自书写付外执行或经过宰相奏拟而执行的,都可以称作除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唐末帝李从珂与石敬瑭都是久历战阵的将领,但二人一直明争暗斗,互不服气,关系不融洽。
B.因为石敬瑭病弱、太后和石敬瑭妻子一再说情、韩李二人怂恿,李从珂放松了警惕,让石敬瑭回到了原来的藩镇。
C.张延朗认为后唐只要每年送给契丹大约十余万礼币,就可以扼制石敬瑭反叛,还能为朝廷节省十分之九的边境军费。
D.李从珂听从了大臣薛文遇的建议,下定决心,调石敬瑭移镇天平;石敬瑭不甘束手就擒,起兵反叛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敬瑭尽收其货之在洛阳及诸道者归晋阳,托言以助军费,人皆知其有异志。
(2)初,石敬瑭欲尝唐主之意,累表自陈羸疾,乞解兵柄,移他镇。
5.“时之来也,雕虎可以生风;运之去也,应龙不免为醢。”北宋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如此评价李从珂。他认为李从珂最后自焚亡国属天命不祐。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