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0字。
毛泽东诗词赏析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了解我们伟大领袖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卓著的文采。
2 进一步认识词牌对词创作的制约作用
3 体会诗词创作中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
比较法 导读法
导读: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理论著作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同时,他行有余力的诗词创作,艺术性很高,充满革命豪情,响誉海内外。一个外国人曾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样的评价实不为过。
毛泽东生平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一 比较《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领会其诗歌魅力:
1 让学生回忆中学学过的《沁园春 雪》,明确句数,找出韵脚。
2 范读、朗读、默读《沁园春·长沙》(《补充教材》第33页),二者比较,寻找规律:
·沁园春——词牌规定了:全诗分上下两阕,上阕四句十三行,下阕五句十二行;
整首诗押同一韵,且一韵到底,如《长沙》中的“头、流、由、浮(属同一韵部) 游、稠、侯、遒、舟”
·皆将叙述、描写、抒情结合的手法
问:我们能否将一首词改写成一篇融合 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的散文呢?
二 分析《沁园春·长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阕着重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首先采用叙述方法,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寒秋”、地点“湘江”边橘子洲头、人物——作者。此句可否这样解释?
我独自伫立在湘江边的橘子洲头,任深秋的寒风吹打着我,滔滔不绝的江水从脚下流过。
诗词一开头便把我们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镜界中。这不正象我们写记叙文的开头?与此相似的还有《琵琶行》的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夜荻花秋瑟瑟。”很快,做者转入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描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其中‘看’是领字,引领以下内容。远看:作者看到眼前的岳麓山,枫林经霜后,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