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5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6/17 6:53:0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6216字。结合新课程精神,教学过程设计新颖,具有独创性.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协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词的常识、词作的背景,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2、通过诵读、领会、分析和鉴赏,理解诗词中景中寓情、情中言志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走进“大师”。
(一)走进作者: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一生著述很多,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著名的论文有《纪念白求恩》《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别了,司徒雷登》;创作了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入选中学课本的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走进时代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创造了大好的革命形势,而革命究竟应该有谁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走进文本
(一)诗意理解
1. 学习了这首诗,你标划并品味了哪些词语?你认为哪些词有统领作用?
明确:一个“看”字,总领七句,为下面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恰”字,起到了统领作用。
2. “看”字描绘了怎样一幅秋景图?
明确: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从江边遥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都染上了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许多船只争着在水上行驶。雄鹰展翅搏击长空,迅猛矫健;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3.“恰”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明确: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大意是:那时候,同学(这里指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好友)正当年轻,风采才华正当旺盛;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着江山,评论国家大事,写作慷慨激昂的文章,把当时的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一般。 
4.上阕最后一个疑问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个“怅”字,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一个“问”字,则引发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盛衰荣辱应该由谁来主宰这一问题的追问,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5.下阕最后一个是疑问句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下阕最后一句不是疑问句。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巧妙回答。
6.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国家命运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