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2
- 资源简介:
约32640字。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听雨堂记
袁中道
⑴乙未,中郎①令吴,念兄弟三人或仕或隐,散于四方,乃取子瞻怀子由之意,扁其退居之堂曰“听雨”。十月,予往吴省之,见而叹曰:“吾观子瞻居宦途四十余年,即颠沛流离之际,室家妻子潇然不在念,而独不能一刻忘情于子由,夜床风雨之感无日无之,□竟不得与子由相聚也。”
⑵嗟乎!宋自仁宗以后,皆非治朝也。子瞻之肮脏②好尽,子由之狷介寡合,皆山林之骨,非希世取功名之人也。古之君子,有一人知之,则可以隐。夫孰有子瞻与子由两相知者?以两相知之兄弟,而偕隐于山林,讲究性命之理,弹琴乐道,而著书瑞草、何村之间,恐亦不大寂寞也;而乃违性乖质,以战于功名之途,卒为世所忌,几至于死。彼黄州之行已矣,元祐初,既得放归阳羡,当此时,富贵功名之味,亦既尝之矣;世路风波之苦,亦既历之矣;己之为人,足以招尤而取忌,亦大可见矣,肱已九折矣。或招子由至常,或移家至许,或相携而归,使不得遂其乐于中年者,庶几得遂于晚岁,亦奚不可。胡为乎招即来,麾③即去,八年荣华,所得几何?而飘零桄榔之下,寂寞蜒岛之中,濒海相逢,遂不得与子由再见,此吾之所不晓于子瞻者也。夫人责自照。陶潜之可仕而不物,以其性刚耳。子瞻渡海以后,乃欲学陶,夫不学之于少,而学之于老,是贼去而弯弓也。
⑶今吾兄弟三人,相爱不啻子瞻之于子由。子瞻无兄,子由无弟,其乐尚减于吾辈。然吾命薄,或可以免于功名。独吾观两兄道根深,世缘浅,终亦非功名之品。而中郎内宽而外激,心和而迹孤,尤与山林相宜。今来令吴中,令简政清,了不见其繁,而其中常若有不自得之意。岂有鉴于子瞻之覆辙,彼所欲老而学之者,中郎欲少而学之乎?如是则听雨之乐,不待老而可遂也,请归以俟。
(选自明•袁中道《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中郎:即袁宏道,作者之兄。②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 ③麾:指挥、挥手
1.可填入第⑴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因 B.且 C.乃 D.则
2.对第⑵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氏兄弟如古代君子一般,得一知己即可隐。
B.苏氏兄弟不得团聚的根源是他人忌恨、陷害。
C.苏轼应该早年就学陶渊明不为外物所役之性。
D.“贼去而弯弓”类比事已至此,已无可挽回。
3.第⑶段将作者三兄弟与苏轼苏辙兄弟作了比较,请分析这样写有何作用。
4.你是否同意作者对苏氏兄弟的评价?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盩厔①。瞻举进士第,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②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咸息,民以比召、杜③。
②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招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