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事例句升格训练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530字。
议论文事例句升格训练 学案
温习旧知→【事例运用三部曲】
① 选择事例:是否真实、准确、综合 等
② 叙述事例:概括是否精当、是否突出侧重点→论点和论据是否匹配→考虑论证对象范围;紧密论证中心词等;
③ 分析事例:论证逻辑是否合理:归纳法:是否以偏概全→从此可见→这启发着我们……
因果法:因果逻辑关系是否成立
假设法:从正面或反面假设分析,条件和结果是否匹配
优秀语段1.0:
什么是国器?国器,是隐瞒自己病情,坚守抗疫一线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中抗洪烈士陈陆;是14年来在大山中独自步行取送邮件,传递温暖的甘肃兰州邮递员唐和顺。(事例句)// 在这个社会和平、国家繁荣的年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坚守岗位,他们甘愿成为一块块无名的基石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使中华民族在历史风雨中屹立不倒。(分析句)// 他们是国之重器,他们当之无愧。(小结句) 思路整合:
① 选择论据:当下社会热点的典型人物事件
② 叙述论据:(特征+人物)*3
③ 分析论据:归纳分析→中心:坚守在不同岗位的普通人是国器
语段思考 语段升格 方法总结
原文1:“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中的抗洪烈士陈陆”
思考1:事例慢慢聚合,归纳共同点:知难+而上+人物;
第二个论据与上下论据的对应性可以再增强
思2:事例之间按照逻辑顺序展开:→由浅入深
原文3:“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坚守岗位,他们甘愿成为一块块无名的基石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使中华民族在历史风雨中屹立不倒。”
思考3:观点升华1+1:坚守岗位的普通人干什么+会怎样→如何过渡到构筑精神长城? 升格1:是体力已经透支,仍登上冲锋舟,救民于危难中的抗洪烈士陈陆抗洪烈士陈陆;
升格2:他们是14年来在蜿蜒崎岖大山中独自步行取送邮件,传递温暖的甘肃兰州邮递员唐和顺;国器,是隐瞒自己病情,坚守抗疫一线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是体力已经透支,仍登上冲锋舟救民于危难中的抗洪烈士陈陆。
升格3:国器,是为国奋战在不同岗位普通人,他们虽深陷泥泞却仍守望花开(观点前置)
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在坚守岗位,是这些逆行者的贡献精神成为青春芳华乃至宝贵生命的生动注脚,他们甘愿成为一块块无名的基石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使中华民族在历史风雨中屹立不倒。(分析句)
方法1:事例聚合→排例的特征应该具有共性
方法2:事例逻辑→排例的特征应该符合逻辑关系
方法3:路劲聚合:事例→观点;观点→事例;观点最好1+1,丰富论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