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文学短评写作》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360字。
文学短评写作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评论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作特点。
2.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技法和注意事项。
【学习准备】
收集至少三篇涉及古代诗词的文学短评,对该文体形成较感性的认识。
【学习进程】
导入
文学评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从而直接关系到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西游记》,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评点扩大了小说的影响,提高了读者读小说的“眼力〞;我们借以更好地理解经典的《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等也都属于文学评论。
文学短评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表达过程。要想深入的了解作品,了解其中深意,就必须要对其深入思考,以便充分感知作品之美。
我们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评论的重点是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某一方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就此进行学习和展示。
情境任务
思考:文学短评是阅读文学作品后有所感触而写成的文字,那么,它和我们接触较早的
“读后感”是否有区别呢?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短评,了解其文体特征,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课前印发的纸质资料〕
表现愁情:量化具象,别具一格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技法评析
古今写愁的句子,不胜枚举,有表现忧郁惆怅的“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有表现伤时忧国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也有表现爱恨情思的“三千青丝变白发〞,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现的是社稷倾覆的亡国之愁,李煜用高超的技法,将其愁表达得浸心,而又可感可见,别具一格。
自问自答,愁情浸心。李煜写愁,不是直接写他如何愁,而是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引出他心中的无限愁意。“问君能有几多愁〞,乍看平常的句子,可当把它放到一个孤独寂寞的人身上就别有一番意味了。作为亡国之君,李煜心中的无限忧愁无人来问,无人可以倾听,无人可以来帮助排解,以至于他只能自问自答,“你心中的愁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