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微言大义”——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380字。
“微言大义 ”——跟随成语学习中国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梳理成语的来源 ;
2、探究成语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
教学重点:学习目标的 1、2
教学难点:学习目标的 1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成语是汉语的“活化石 ”,不仅在语言层次上吸收了汉语言的各种 精华,还以简洁精辟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量成语出自 传统经典著作,表达着臧否人伦善恶、境界高下的价值观,堪称中华 文化的微缩景观。不断积累梳理学过的成语,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
内容。
同学们可以在以往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对成语的来源、
类别、特点及保留的古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特征进行考察,尤其要对 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探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华
民族精神的来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接下来我们就走进成语世界,共同探究成语的文化魅力。
要想了解成语的意义,首先得弄清楚成语的起源,我们先看看成
语的来源有哪些。
活动任务一:请同学们从积累的成语中,考察其出处,总结成语
的来源,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举例
1、神话传说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等
表达了古人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要求,反映出古
人敢于与自然争斗、无私忘我、奋斗不息的精神。
2、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刻舟求剑(战国•吕 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等
通过小寓言故事表达对社会现象或某些行为的反思。这不仅具有 文学的价值,而且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中国人许多卓越的见识往往 蕴藏在寓言之中,可以说不了解中国的寓言,就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 文学,也不能完整地认识中国人的思想精华。 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 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从这里能够瞭望到一个新鲜的天地。那里不
仅趣味无穷,还可以领悟无数的世理。
3、历史典故: 闻鸡起舞,破釜沉舟,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
顾茅庐等
通过历史故事,祖逖闻鸡起舞,项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