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生态工程建设创奇迹+时评+练习
- 资源简介:
约8190字。
【热点话题】生态工程建设创奇迹+时评+练习
【精彩时评】
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蒋 萌
2023年11月21日15:18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国家林草局近日表示,截至目前,“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开局顺利,已开工项目22个,共完成造林种草608.07万亩。
荒漠化防治事关我国生态安全,党和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将防沙治沙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经过45年不懈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沙化土地5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重点区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当然也要看到,荒漠化防治是一场持久战,治理不允许有丝毫松懈。打好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是构建黄河流域、京津冀等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重视和解决“卡脖子”问题,“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有的放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将通过重点解决沙患问题、水患问题、盐渍化问题、农田防护林问题、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河湖湿地保护问题六大生态问题,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确保黄河安澜。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将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量水而行,统筹推进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协同治理,稳步提升林草植被盖度,“斩断”影响京津地区的风沙源。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将下大力气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抓好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的建设,打造“一带一路”干旱区荒漠化防治示范样板。打赢有关生态保护硬仗,要树立系统性思维,从实际出发,统筹各类生态要素的保护与修复,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
秉承科学严谨态度,为治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针对“三北”工程区大部分区域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有关地方和科研机构着力加强耐旱、耐
专题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上•四川•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调查结果对外发布,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沙漠、沙地植被覆盖度和固碳能力持续“双提高”,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荒漠生态系统呈现“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
我国防沙治沙有哪些新成就?
3.05亿
全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 3.05 亿亩
2707.65万
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到 2707.65万亩53.1%
全国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53.1%
41个
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41个
99个
建立国家沙漠公园99个
(摘编自《善治善为,荒漠化防治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材料二: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不仅严重威胁全球生态环境安全,而且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球存在荒漠化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荒漠化面积达到了 3600万平方公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发了乔木树种深注水造林技术和膨润土改良剂保水灌木造林技术,解决了人工造林过程中的土壤水分损失及亏缺问题,有效提高了该地区造林的苗木成活率,实现了半干旱地区沙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亿利集团创新研发的微创水汽种植法,相比传统造林种草方法可省水50%以上,成活率提升至8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雷加强介绍,建立高抗逆性的荒漠植物种质资源库是发展节水林草的基础,还要遵循植物需水和耗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