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44120字。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兵,有攻有守,善为兵者必知夫攻守之所宜。故以攻则克,以守则固。当攻而守,当守而攻,均败之道也。
方天下交臂相与而事秦之强也,秦人出甲以攻诸侯,盖将取之也。图攻以取人之国者,所谓兼敌之师也。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乱也,秦人合卒以拒诸侯,盖将却之也。图拒以却人之兵者,所谓救败之师也。兼敌之师利于转战,救败之师利于固守,兵之常势也。
秦人据崤、函之阻以临山东,自缪公以来常雄诸侯,卒至于并天下而王之,岂其君世贤耶?亦以得乎形便之居故也。二世之乱,天下相与起而亡秦,不三岁而为墟。以二世之不道,顾秦亦足以亡。然而,使其知捐背叛之山东,严兵拒关为自救之计,虽以无道行之,而山西千里之区犹可岁月保也。不知虑此,乃空国之师以属章邯之徒,越关千里以搏寇,而为乡日堂堂兼敌之师,亦已悖矣。
方陈胜之首事,而天下豪杰争西向而诛秦也。盖振臂一呼,而带甲者百万;举麾一号,而下城者数十。又类皆山林倔起之匹夫,其存亡胜败之机取决于一战,其锋至锐也。而章邯之徒不知固守,其所以老其师,乃提孤军,弃大险,渡漳逾洛左驰右骛以婴其四合之锋卒至于败。而沛公之众,扬袖而下控函关。虽二世之乱足以覆宗,天下之势足以夷秦,而其亡遂至于如此之亟者,用兵之罪也。
夫秦役其民以从事于天下之日久矣。而章邯之为兵也,以攻则不足,以守则有余。周文常率百万之师,傅于城下矣,章邯三击而三走之,卒杀周文。使其不遂纵以搏敌,而坐关固守,为救败之师,关东之土虽已分裂,而全秦未溃也。
昔者贾谊、司马迁皆谓“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则山西之地可全”,而有卒取失言之讥于后世。彼二子者,固非愚于事机者也,亦惜夫秦有可全之势耳。虽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势,而不知至于子婴而秦之事去矣。虽有太公之佐,其如秦何哉?
(节选自宋•何去非《秦论》)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渡漳逾A洛B左驰C右骛D以婴E其四合之F锋G卒H至于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意为托付,与《屈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的“属”词义相同。
B.乡,与《桃花源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中的“向”词义相同。
C.首事,在文中是指陈胜在大泽乡首先发难,武装反抗暴秦的统治。
D.太公,周初人,姜姓,字子牙,俗称姜太公。他辅佐武王灭殷,后封于齐。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开头指出,懂战争的人必须明白在何时进攻又在何时防守;接着,以此为纲,分
析秦朝急速灭亡的原因,即错误地采取进攻的战略。
B.一支军队是“兼敌之师”还是“救败之师”,取决于战争形势和战争意图,“兼敌之师”有利于转战进攻,“救败之师”有利于顽强防守。
C.秦末天下大乱,从民间起事的各路武装,兵锋凌厉,此时章邯统率的军队用来进攻关东已显力量不足,但若用来防守关中是绰绰有余的。
D.贾谊和司马迁认为秦是有保住关中的可能的,这一观点虽遭后世的讥笑,却得到了作者的认同,他们都为秦错失保全关中的机会感到遗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乱也,秦人合卒以拒诸侯,盖将却之也。
(2)虽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势,而不知至于子婴而秦之事去矣。
1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3分)
江苏省百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