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9 15:46: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1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560字。

  文言文阅读
  江西省抚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蹊隐堂记
  刘辰翁①
  龙泉康氏为其子读书之斋种桃李焉,周遭可里所。霞蒸雪积,入境疑仙。春流浮远,想见千树青阴绕屋,时闻诵弦。芳时过客不能赋即已能赋未有不眷然问谁氏也。于是有大人先生②,取司马子长李将军赞语,命之曰“蹊隐”。
  或疑之曰:“蹊者,山间之迹,昔未有者也。崎岖荦确③,不用而又将塞也。何康之蹊亦若是乎?”予曰:“不然!彼披榛莽,排藜藿,入而与猿狖争,出而与鹿豕群;忽焉草合,不见前辙,由行者少也。若桃李,则无不好也。虽深山长谷,溪回路断,苟有目者,虑无不极其处,往复袂相属如通道焉,繇世之好者众也。”
  曰:“然则客之得其蹊者千百,而隐何居?”予笑曰:“子以为隐者之隐,必孤山之梅,小山之桂,竹林之密密,兰畹之幽幽乎?必去人愈远,于人所不好而后隐,则丹崖之浑沌,绝涧之沉沦,虽今无闻,可也。盖富春之台,草堂之墟,吾尝褰裳过之,叹曰:‘介推母子之言,谁则闻之?而又安知其绵上也?’昔者是山也,樵斧之所攀援,长镵之所失径,自诸君子择于是,息于是,而蹊生焉。[甲]故凡隐者皆蹊也,亦不能不蹊也。蹊而桃李焉,桃李而邂逅焉,未尝不与人混,未尝求与人异,未尝不与人同乐。顾物之纷华盛丽,举无足以异此,而吾老是乡矣。彼山人者,则不可知。若古有道之士,种花食菜,实未离乎人间,而亦不可荣以禄,殆真隐矣。桃李何负于隐哉?方时艳阳,华如桃李,能不顾省?而穷山枯槁者睨而远焉,彼诚有乐乎?彼而名之所归,政复不能不累乎?彼也人之情性,隐者距相远哉?”
  或又曰:“康之子功名方兴,而岂有意于隐耶?而独为此名也?”予曰:“然!康氏之教其子,则有意矣。今夫静对轩窗,行吟花下,生意自然,一举目而足,不待游嬉远想,而光阴华悴,感发无穷,则学之所得,或在是矣。园林如此,他时子孙仕宦倦而思归,乃与松菊留情,居然无异,则亦兹花之为助也。何伤于出,而何憾于隐?凡卉盛衰,未尝不与桃李同。近世以名品相高,谓晚岁为长年,风霜为清苦。春葩浩荡,黯然羞沮,谁与领此?而我独取之,则我希矣。[乙]彼以桃李为俗,吾亦不能不以彼为俗。”
  问者喜曰:“异哉!夫子之言之也。为蹊记可乎?”予曰:“虽然,蹊有几④,世方艰险,入者为捷径,出者为畏途。今之隐者,其非后之赫赫者耶?[丙]桃李不言,予不得不言。”
  (选自《豫章丛书•须溪集》)
  【注】①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辛派三刘”之一,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本文作于其中第前后,其时元兵已进逼临安,朝廷内部又有贾似道专权。②大人先生:语出阮籍《大人先生传》,指与道合一、独来独往的人,此处为作者自称。③荦确:石多貌。④几:深微的道理。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芳时A过客B不能赋C即已D能赋E未有F不眷然G问H谁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推,即介之推,曾从齐桓公出亡,后与母隐于绵山,桓公焚山求之,竟不出而死,寒食节由此而来。
  B. 独,意为“仅仅”,亦可指“偏偏”,此处应解释为后者,《石钟山记》“而此独以钟名”的“独”即为此意。
  C. 自然,此处指桃李自由生长的繁盛景象,与《归园田居(其五)》中“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意思不同。
  D. 希,通假字,同“稀”,意为“稀少、罕见”,与成语“地广人稀”“大音希声”中的“希(稀)”字意思均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首先描绘蹊隐堂春时胜景,想象主人的高雅情趣,随后抓住“蹊隐”二字,以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方式演绎文章,以阐释其命名之理,类似的写法在《赤壁赋》中也有所体现。
  B. 有人质疑康氏之隐名不副实:沿小路欣赏桃李的客人成百上千,谈何归隐?但作者不以为然:与世隔绝不是衡量隐居之地的标准,不必像林逋、严光那样与兰桂竹木相伴终老。
  C. 与那些深居在荒山野岭、容颜憔悴、自诩为隐士的人不同,真正的隐者虽未完全与世俗断绝往来,但早已将功名利禄置之度外,《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陶渊明就是这类形象。
  D. 在作者看来,隐居于桃李芳菲之中,观草木荣枯、四时流转,不但对出仕和隐退两无妨碍,还可以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洞明世事盛衰之理,于世路艰险之时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有目者,虑无不极其处,往复袂相属如通道焉。
  (2)顾物之纷华盛丽,举无足以异此,而吾老是乡矣。
  14. 清人评价须溪散文“倘恍迷离亦间有意趣”,请从甲、乙、丙三处画横线句中选择一处,谈谈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意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开花时,路过的人不能赋诗(写出其中之美),等到能够写出诗,没有不眷恋地问是谁家的
  “芳时”,做时间状语,不做强调时,可不在后面断开。
  “过客不能赋”是完整的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故在C处断开。
  “即已能赋”与前面形成反差,可在后面断开。
  “未有不眷然问谁氏也”,表示否定的判断,“问谁”是动宾结构,“未有不”是固定短语,“眷然”做“问”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在E处断开。
  故选CE。
  【11题详解】
  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宗御两仪殿,谓公曰:“朕比未所行得失、所布政化,何如昔年?”对曰:“若威之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论;若德义潜通,人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亦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朝,应由德义所加。德义不如昔时,功业何以得益?”公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今以海内无虞,渐更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是不如往时。”太宗曰:“今所行与往前何以为异?”公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以后,见人谏争,悦而从之;四年以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终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公遂指陈之曰:“即位之初,处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