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39
- 资源简介:
约3660字。
3.11《老王》教学设计
题目《老王》
内容解析
《老王》是人教版初中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记叙性散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平凡人的真善美”,《老王》则是通过作者与老王相处的一段往事,来表达作者对于老王这一类处于社会最底层,却有着金子般善良的心的“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反省。这种良知和内省,除了表现在文中双方生活交往的片段,更体现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并非难事,但要真正体会文章最后一句确实非常困难。因此,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必然成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以写作背景、杨绛思想和本文中的“事”为基础来突破重难点则是本设计的大体思路。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散文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对于写人记事的散文,学生也能够沿用“何人何事何品质”的思路进行阅读。但面对主题较深的文章,学生探究不够准确,难以深挖主题。本文结尾处的“愧怍”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基于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其次,本文特殊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也是学习的难点,可适当补充资料,便于学生理解本文时代的烙印和作者深刻而真挚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俯视知不幸,扣词品析,换词比较,从文本细节中读出老王的“不幸”,从平淡简洁的语言中读出作者的怜悯。
2.平视起敬意,结合时代背景,感受平凡的老王身上最大的“善良”。
3.仰视道愧怍,前后勾连,深入理解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原因及其自身难能可贵的觉知。
教学重点
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探究“我”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
教学难点
解读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探究“我”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梳理文章主要内容,这是解读文章的基本;第二层次是通过从“老王的车”“老王的眼病”“老王死后”三个维度比较我们和“有人”对老王的态度差异,解读老王在临终前给我们送鸡蛋和香油的原因;第三个层次是从“送冰”“送默存”“送鸡蛋和香油”等情节及具体语句,分析老王对我和我对老王的态度差异,探究我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资源与工具多媒体、幻灯片方法与策略主问题引领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每日分享员分享名言及视频,并谈感悟。(2)师引导:由一首介绍杨绛的小诗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读一读,当文革结束多年以后,杨绛再次回忆起那段苦难岁月时,给她温暖、施她善良、引她愧怍的那个人的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
二、夯实基础.字词过关 (1)注音:
伛着 惶恐 攥着 荒僻 取缔 眼翳 镶嵌 杨绛 骷髅 愧怍 滞笨 干校 田螺眼 侮辱
瞪 绷 捎 肿胀 降格 门框
(2)释义: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塌陷破败。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骷髅】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识记字词 夯实学生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