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30 22:54: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20字。

  初中语文七下《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9月18日,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的一员,端木蕻良心中挚痛的思念越来越强烈,于是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誓死让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人至深,令人震撼。
  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是一篇难度比较大的文章,加之属于自读课文,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必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国运多难,家园沦陷,痛彻心扉的思念和耻辱,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来说,显得遥远而陌生,可是学生们那份潜藏在心底的爱国情怀是深沉而炽热的,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来一次情感饱满的诵读,读出作者的深情,通过文章再现历史,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设计
  1、反复诵读,感受故乡之美和誓言所蕴含的爱与恨,从而体会两种抒情方式的差异和魅力。
  2、培养和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中感受故乡的美,品味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比较诵读,体会两种抒情方式的差异和魅力。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PPT
  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满含深情的抒情散文。如何在凸显自读课特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散文学习的方法,是本课教学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鉴于此,我创设了“大胆猜测”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猜一猜,这节课,老师想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再次进入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中最后一段“这篇课文很适合朗读,建议大声的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悟作者的深情。整个环节,既体现了自读课文的特点,学生关注助学系统,自主学习,也体现了老师对散文学习的方法点拨——诵读中感悟。
  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及切入点
  国运多难,家园沦陷,痛彻心扉的思念和耻辱,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们来说,显得遥远而陌生。然而,这一段不堪的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