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望岳》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7 16:1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50字。

  裘马清狂思报国,英雄末路慨悲歌
  ——《登幽州台歌》《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对比阅读,品析诗人的悲情与豪情。
  3.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斟词酌句,能从不同角度品析诗人的悲情与豪情。
  【教学难点】
  通过拓展延伸,理解中国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就更易引起万千思绪。李商隐登临古原,远看余晖映照山凝胭脂气象万千不禁情思涌动,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之涣登临鹳雀楼,面对晚霞映照黄河滔滔不禁心情激越,吟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登临诗,去体悟两位诗人的意志与情思。(板书:标题)
  二、吟诵声里寻诗意
  登临诗也即登高诗,是诗人登临某处抒发某些情思的诗。
  那这两首登临诗流露的情感是否相同呢?
  (我听到很多同学的声音说是:“不同”)
  叶嘉莹先生说“声音里有古典诗词一半的生命”,那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诗歌,以声传情,找寻诗歌的生命。
  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2.古诗是先吟后录的创作,让我们聆听郦波先生“吟诵”的音频,感受不一样的吟咏,在倾听过程中,请大家圈出韵脚,关注吟诵时的节奏与韵律。并尝试跟唱。
  通过刚刚的诵读与吟唱,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位诗人情感的不同呢?
  有同学说这两首诗节奏不同,情感不同。《登幽州台歌》的句式有整有散,富于变化,节奏为一二二和一二三,尤其后句“之”“而”的使用,读起来更加迂回婉转,也更能表现诗人内心的困顿与堵塞。而《望岳》句式整齐,读起来节奏更为明快,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除此之外,大家有没有关注到这两首诗韵脚也不同。《登幽州台歌》的韵脚是“e”“a”,“e”为闭口音,读起来更为低沉,“a”韵虽是开口音,但却是去声,读起来声音显得更痛苦决绝,使诗人内心的悲痛愈加浓烈。《望岳》的韵脚全部是“ao”韵。读时需要嘴巴张大,气息增强,有一种释放的力量,而且尾字全部是上声,发声更高亢,更能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昂扬与豪迈。
  通过节奏与韵脚的对比,我们发现,《登幽州台歌》充满了悲情,《望岳》洋溢了诗人的豪情。(板书:悲情、豪情)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两首诗,用声音读出诗人内心的悲情与豪气。
  三、斟词酌句品诗情
  过渡:在声音里我们找寻了诗歌一半的生命,那现在让我们再读诗歌,去丰盈诗歌的另一半生命。
  请同学们再次比读两首诗歌,斟词酌句,从诗中找出还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可以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