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设计14
- 资源简介:
约3400字。
离骚(节选)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和诵读,在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节奏美、语言美,从而认识诗人屈原的高洁情怀。
2.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句,与作品、作者进行多重对话,理解《离骚》的深刻内涵和屈原“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领悟诗人峻洁的人格操守,从而引发学生关注个人操守,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仔细赏读,体会《离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生动深厚、形象深刻地抒发诗人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品赏文本,多重对话,理解《离骚》的深刻内涵。
2.领会殉道者——伟大诗人屈原爱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方式创新
1.以生为本,反复诵读,质疑争鸣,多重对话,策略导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课前预习要求(30分钟)
1.认读词句,了解特殊句式。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生平及楚辞特征。
4.走进文本,熟读课文及郭沫若译文。
5.自我解读,体会作者品格,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六、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1.导入:《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王的昏庸,表现他坚持美政的理想和节操,下面我们就走近文本,通过它的语言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2.以屈原《离骚》等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叫《楚辞》。《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二、初读感知
1.初读《离骚》。(速读)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离骚》预习学案”,对课文的字句、背景、作者和译文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继续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二读《离骚》。(听读)
(1)朗读指导:①《离骚》要读出分句的节拍,押韵的字要重读。②上分句的“兮”(啊)字,是楚地方言,也是《楚辞》的语言特征,读的时候可以拖得稍微长一些,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③诗歌节奏,要注意停顿。如(多媒体演示下文):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听读要求:读准节奏。
请大家听范读,一边用耳仔细听,一边用口轻轻哼,一边用手标出节奏。(口耳手并用,是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学习好方法。)
(3)听多媒体范读课文。
3.三读《离骚》。(自读)
要求把诗歌的字词和节奏读准。
(三)品读领悟
1.揭示“离骚”的4种解释。(设疑)
(多媒体演示下文)
①司马迁:“离忧”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