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学设计33
-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诗意的牧歌
—以《边城》(节选)为例探寻沈从文小说的诗化特征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情感,把握小说主旨。
2.了解沈从文诗化小说的风格特征,感受作品中的美与诗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边城》(节选)中的风俗描写及人物情感。
2. 难点:探究文本的审美意蕴,概括沈从文小说的诗化特征。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辅助:多媒体
五、课前教学设计:
1. 学生在两周内对《边城》整本书进行批注式阅读,要画出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并写出自身的特殊感受和疑问。
2.布置思考题:探讨小说结局设计的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沈从文其他的作品,与《边城》作为互相支撑,来进一步解读作者的内心世界。。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座城你不能不进入,一座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另一座就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婚姻围城中的人时时想逃离,而边城却让人无限向往。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怀有一腔赤诚之心的“乡下人”所营造的湘边桃源,感受他那如星斗般璀璨的文字魅力。
(二)学习任务一诗意小说的审美呈现
活动 1:学校文学社打算推出一期以“遇见诗意的《边城》”为主题的文学小报。报纸初步预设分为四个板块:作者板块、情节板块、风俗板块、人物板块。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板块,要求设计相应栏目的名称、编辑文字内容,并指定一名栏目主编进行设计展示与说明。
学习活动 1设计说明:
文学报是本节课活动的大情境。学习活动 1报纸四个版面的内容设计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以“诗意”的主题让学生自主筛选相关的情节、风俗、人物,从文本内容切入,对作者的审美创作有基本的了解。
学生发言摘选:
1、作者:传奇人生
(1)苗、汉、土三家血统
(2)走南闯北的边城浪子
(3)活在都市里的乡下人
2、情节:龙舟激起千层浪情窦初开忆端午
(1)情窦初开之端午情深
(2)山歌求爱之兄弟易途
(3)生活剧变之未来未知
3、风俗:湘西风情
(1)自然风光:秀美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氛围
(2)民俗风情:热闹的气氛,和谐的社会环境,雄强有力的生命个体
4、人物:诗化茶峒中的风俗人情
教师小结:在沈从文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我建议再添上一笔:抒情的考古人。因为在建国后,沈从文转向了文物研究,编纂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考古学论著。之所以说抒情,是因为他爱美深情的理想是贯穿他的一生的。
大家呈现的设计别出新意,内容契合主题,整个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