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型:研究活动课
目标: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学会探究文学作品主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乐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资料,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并尝试撰写小论文。
过程和方法
一、 活动课第一阶段(课前两周)
1.学生列出已学过的文学作品篇目,并重读这些作品。要求在重读作品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部作品,对其主题作重新的审视与探究,并将新的感悟记录下来,做好与同学们交流的准备。
2、把《项链》作为课外阅读资料印发给大家(《项链》是高中第四册的内容,高一学生还没有学到),要求独立阅读,把握小说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对小说主题进行合作探究。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了解以往人们对《项链》主题的各种看法及依据,集体讨论,整合资料,初步形成本组成员对该篇小说主题的独到见解,并以“《项链》主题之我见”为题,完成本组小论文的撰写,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二、活动课第二阶段(探究活动成果展示,一课时)
步骤:
1、教师导入:同学们,假如大自然只有一种色调,我们很难想象她的美妙;假如经典作品的主题只有一种解读,我们则难以想象她的魅力。自然界的美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感受和发现,经典作品的主题同样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感悟和挖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自己在文学作品主题探究过程中采撷到的奇香秀枝呈现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探究的快乐吧!
2、自由发言。学生就重读课文所得到的主题新解自由发言。下面是学生的发言摘要:
精彩一:《麦琪的礼物》告诉我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因为礼物虽送得阴差阳错,却验证了当事人的爱情深度。
精彩二:我认为《荷花淀》的主题,表现的不仅仅是荷花淀人热爱祖国、反侵略的思想境界,更重要的是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互相牵挂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精彩三:我认为《荷塘月色》的主题还可以理解为中年男人对人生和婚姻的感悟。
精彩四:我认为《我与地坛》的主题,不仅仅是“歌颂了母亲无私伟大的爱”,课文还表现了作者“希望残疾朋友抱有信心顽强地活下去”的愿望。如果在作进一步的思考,我认为课文表现的主题,还可以是“一个人的观念世界,要比他的感觉世界更简单,也更严酷”,即自我精神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
3、全班谈论。学生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教师小结。
明确:经典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可以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