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420字。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1.《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代表作,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有大量的专业理论和抽象的学术概念,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可能缺乏阅读兴趣,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尤为关键。
2.通过对序言、后记和目录等内容的浏览、精读、品读,激发阅读兴趣,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
3.学习把握本书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
4.做好本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规划。
教学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成书背景、框架架构与价值。
3.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粗读等阅读方法。
评价目标
能从《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写作缘起、研究方法、写书目的以及书的作用和意义等多方面作出较完整的概括介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成书背景、框架架构与价值所在。
教学难点:学会整本书阅读常用的浏览、粗读等阅读方法。
教法学法
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课预习案。
2.教师上课用PPT课件。
3.学生每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故乡是什么?是根植心底的一份眷恋,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牵挂心头的一腔情怀。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是融化在血脉中的感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浓烈的乡土情结?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讲授新课】
活动一:阅读“序言”“后记”,完成下列阅读任务。
1.《乡土中国》是一本 的书。请用两三个短语或短句概括其特点。
2.从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 的费孝通先生。(简要分析)
学生先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然后小组派代表作交流。教师归纳整合。
教师预设:
(1)书的内容(构成):①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②对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③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