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山水田园诗鉴赏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中其它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5 19:04:4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00字。         唐代文学教案(王维、李白、杜甫三部分)
王志清
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的:了解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把握盛唐山水群落诗歌的艺术特点。
重点:王、孟山水诗风异同。
难点:山水诗与庄禅精神。
教学课时:6课时。
一、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
1、国力强盛。
盛唐五十年,太平盛世。唐人郑綮《开天传信记》载云:“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奇瑞叠应,重译麇至,人情欣欣然,感登岱告成其事。上犹惕励不已,为让者数四焉。” 盛极的大唐帝国声威远扬,百夷臣服、诸邦来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可以想见那种光明璀璨、仪态万千的声威形势。在大唐极盛时朝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回忆起昔日的辉煌依然是一往情深的,其诗《忆昔》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东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百姓殷富,四方太平,国力极其强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农耕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也相应发达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地涌入城市。商品经济的异常活跃,仓储丰裕,城市繁荣,交通便利,使长安、洛阳、开封及太原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盛唐的盛世安定和繁荣给大多数地主文人提供了尽情享受人生的物质基础。不但百官时兴筑建郊馆山池,成为“休沐”之所,连一般中小地主都有别业。池园文会的集体吟咏与山程水驿之间的个人放歌共生。每逢节假日,“所游地推曲江最胜……朝士词人有赋,日即流传京师。当时倡酬之多,诗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唐音癸签》)风景审美时尚的扩散,流连光景而寄意玄远的六朝精神被唐人看好,也直接促进了山水诗的繁荣。
2、科制创新。
“以诗取士”的科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形成了以进士科考为中心的生活内容,出现了围绕着科举考试而进行的干谒交游、行旅升迁的活动,造成了迎来送往必有文人聚会赋诗的风气,大量的山水诗和送别诗就产生于这种场合。当时著名诗人没有一个没有长途旅行,而文人所到之处“到处有逢迎”。随着诗人的人生足迹由傍城池亭而拓向荒漠,而有了行役风景线。以名山大川为主要目的地的漫游之风大盛。官员的流贬升迁也促使诗人被动地走向山水自然。
另一方面,终南捷径的出现,标志着唐代集权政治体制的高度成熟,也是唐代集权制度把隐逸的宽松度发挥到极致。这种制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