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80字。
《电势能和电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蒋 杰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6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静电力做功与重力做功对比,使学生掌握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2) 通过与重力势能对比,使学生掌握电势能这一概念。
(3) 知道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能量转化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理解类比和迁移法、猜想论证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2) 通过学生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物理概念,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明确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电势能概念的建立,通过类比和迁移、猜想论证,归纳总结出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设计思路】
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但它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描述它的电势能等物理概念都较为陌生和抽象,很难被学生接受。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类比和迁移、猜想论证的方法,
将静电力做功和电势能与重力场中的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进行科学的类比,通过类比进行迁移。利用重力做功的规律,可知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重力和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而且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改变多少,让学生猜想并适时引导,与静电力做功的规律相类比,得出静电力做功特点及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这一物理规律。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尽量将陌生的对象与熟悉的对象相比较,寻找不同事物变化中所具有的共性,给这些陌生的、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事物(概念、规律)赋予间接的、形象的、通俗易懂的形象,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路,在类比和猜想中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难为易,使学生顺利而全面地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达到知识的正迁移,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教学相长,动态生成中实现物理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创计情景,提出问题。
师:通过学习电场,知道了“场”这一物理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客观存在。前面我们也学习过另一个场---重力场,物体在重力场中要受到重力,说明重力场具有力的性质,重力在重力场中要做功,说明重力场具有能的性质。
师:试探电荷在电场中要受到静电力,说明电场也具有力的性质,那么电场是否具有能的性质,通过类比法请同学猜想?
学生:电场也具有能的性质
师:静电力在电场中能够做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电场也有能的性质。
(板书)
本节课就是要研究电场能的性质---------电势能和电势(板书标题)
2.新课教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