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20字。
《光的干涉》教学设计
宁波效实中学 袁张瑾 315010
一、教材分析
1.国内以往教材对光的教学都是按光学的两大分支——利用几何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几何光学和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物理光学而分两章进行,两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相对独立.新课标下的光学教材,突出“光的本性”这条主线,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为一,全章教材内容编排灵动活跃,贴近光学研究高新理念与成果,具有时代气息.
2.教材将《光的干涉》安排在学生可感知的光折射现象研究(第1 节)之后,意在建立有层次的光本性认知平台.在光折射现象研究中得到折射定律后,教材及时引导学生作深层思考:从实验中得出的折射定律 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是否可以推测光可能是一种波?“光线”是否应该是光波的波线?为将对光的认知同化至波的图式中去作了自然的铺垫,这样的编排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也顺乎人类对光本性认识的进程.
3.本节围绕波的特征现象之一 ——光的干涉的研究展开,以完成“光是一种波”的推理与同化.教材着力于展示典型的光干涉实验及光干涉现象,分析光干涉图样的规律及发生光干涉的条件.教材贯穿了如下的科学方法:
不完整的事实(折射定律 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
↓
假说(光是一种波)
↓
可检验的依据(是波就会干涉)
↓
新事实的检验(双缝干涉图样)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大多在生活中没有光的干涉现象的体验,但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已有水波、声波等机械波干涉的经验与理论,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构建新知识框架的能力,可以从已感知的机械波干涉现象与规律延伸至待认定的光是波的推想.
2.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学科方法,如观察实验,控制实验,假说方法,从现象归纳规律等,可以实现教材渗透的方法教育意图.
三、设计思想
基于上述对教材意图与受体分析,本节教学着重向学生介绍作为光的波动说的重要实验支持——光的干涉现象.教学安排拟从回眸机械波的干涉导入,以课堂演示实验及学生随堂实验为依托,让学生“想”——体验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说”——外显思维活动过程、“看”——理性观察、“做”——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应用探究方法、“听”——接受前人总结知识,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要求.
四、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在以下三个领域具体为
1.知识与技能 ◆会观察与描述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认识单色光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
◆知道单色光双缝干涉亮、暗条纹形成的原理.
◆知道产生光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尝试获取相干光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观察分析,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尝试运用波动理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
※体验观察到光的双缝干涉以支持光的波动说的假说上升为理论的方法.
※通过机械波的干涉向光的干涉迁移,经历知识同化、抽象建模的物理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欣赏光现象的奇妙和谐.
●了解光干涉现象的发现对推动光学发展的意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