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40字。
[课时19] §9.2液体
适用年级:高二,所需课时:1课时,
作者姓名:王培伟,单位:枣庄市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知识网络】
【教材分析】教科书从生活现象、实验演示切入,再从分子动理论角度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如观察叶面上的露珠、小的水银滴、水面上的昆虫等生活现象,再通过实验观察液体表面的收缩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再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剖析液体的微观结构,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同样,从观察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与毛细现象,进而认识附着层分子间的微观特性及其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认识液体与气体、固体接触的薄层所表现出的某些现象本质。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就突出教科书的这一思路,使学生能对这部分知识从整体上有所认识。本节的特点是偏重实验现象的分析,因此,需要加强演示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
(2)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重点、难点)
(3)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浸润和不浸润概念并能对不同现象进行区分
(4)了解毛细现象及其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了解液晶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用对比的方法去理解液体的微观特性
⑵.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与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了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表面张力的微观分析。
【学习本节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学生已了解液体微观结构的知识,知其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概括、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但是,张力的方向比较抽象,不容易被理解,学生容易把它与支持力、浮力的方向混淆。
【学习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学习新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