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语文课堂的天光云影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25 22:24:5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740
你是献身茫茫题海、热衷“葵花宝典”的高级教练吗?
你是拘泥于“参考答案”,唯教参和教辅资料马首是瞻的搬运工吗?
你是自己不读书却和学生夸夸其谈读书的空头演讲家吗?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之久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可以说能够让学生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观摩课。课后,邻校的一位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的?”那位老师微微一笑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坦率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和15分钟,这位老师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
从教五年来,在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技术”的而非“艺术”的教育教学现象后,我愈发感到我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重大!那些睁大着一双双聪明又好奇的眼睛的孩子们呀,只有改变他们,我们的社会国家民族才更有希望可言。我有我的教育理想,那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掌握高技术、拥有高素养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从教五年来,我也时常憧憬:一位老师,博学多才、教艺精湛。他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他让他的学生陶醉于他的激情、智慧的富有诗意的课堂里。他时而让学生喜形于色,时而又让学生屏气凝神,沉浸于思考的快意中。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的课堂都是美的,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从教五年来,我也愈来愈感到我知识的贫乏、思想的浅薄。我愈来愈意识到要真正备好课上出精品课,必须依赖于一辈子的学习积累。因此,为了追寻我的语文课堂的天光云影,我必须去主动找寻“源头活水”,为此,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迈起了我的第一步。
一、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积累。
一位哲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其实告诉了我们: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即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努力做有心人,时时处处想着语文。
后来,在读陶行知的文章时,了解到他早在75年前就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语文学习的资源” “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同时,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又知道了 “联系生活”和“注意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其实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
这样,我就有意识地在日常的生活中留意积累丰富的生活资源,并注意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因此,才有了教学综合性实践课《献给母亲的歌》,课堂上“动人之花朵朵开”。才有了自己发现街头大小标牌文字乱用现象而带领孩子们上街“捉错别字”的行动。才有了创办文学社、小记者团,让孩子们在这块温馨家园中学习使用语文。
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时刻留意,用心积累,用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就是“说不定某一天哪块云彩就会下雨”。
二、向报刊书籍学习,在阅读中积累。
于漪老师说:“眼睛如果只盯着一本教科书加一本参考书,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苏州市副市长、“新教育实验”创始人朱永新曾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好教师要练“三层功”》,作者马彩芳说,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源自于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对语文的挚爱,对文字的痴迷,源自于他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对读书的独特定位和阐释,更源自于他们孜孜不倦地提升和学习。所以说,大量的有品位的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可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不读书或厌恶读书,我们又怎能有兴致有激情作为榜样去督促影响我们的学生读书呢?我们又怎能有足够的能力去深入文本,挖掘文本,并把课文的美传递给学生呢?所以说,要做一位好语文教师,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变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就必须要博览群书,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这两年不担任班主任,所以我得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广泛地阅读思考。读诗读散文、读中外文学,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读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让我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孩子们的心理,变得更加有致高效了。读哲学社会哲学等书籍,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我的思考更加深刻敏锐了,同时,为我的灵动的语文课堂推开了一扇扇别样的窗子。
三、向网络学习,在网上冲浪中积累。
时代发展到今天,任何老师想要回避或否定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那是不可能的。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我们备好课上好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而且,网络快捷全面等远远优于其它查找资料的方式。我平常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
①建立我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料目录库。这一点,我是向余应潮老师学的。即将语文教学分为“阅读教学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作文教学设计及参考资料目录索引。具体又分为许多块。如“阅读教学”分为“教改综论”“记叙文教学”“说明文教学”“议论文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等等。
我买了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和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并订阅了十几种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这样平时只要有时间,我就将我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及书籍报刊杂志上读到的有用的资料分门别类地编成资料目录索引,当我备课时,查找起来便非常得方便快捷。
②参加网络教研。网络上除了有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外,还有热闹的充满思辩氛围的语文教育教学论坛,如中国教育在线论坛的“语文沙龙”版。那里不仅有像我一样的“草根老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学者。参与里面的交流讨论,我往往深受启发。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博客,那里有名教授、专家学者给予你及时的前沿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参与其中,能够给予你思想的引领,更时常有彼此智慧火花的温柔撞击。这样的教育博客很多,如苏州教育博客、上海教育博客、江苏海盐教师博客;语文特级教师家园等。
③构筑自己的网上小屋。自04年以来,我分别在“我爱语文”“中国教育在线”的博客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教学主页,取名“皖系那只鹰”。在工作之余,坚持写我的教育教学随笔,主动将自己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瞬间的思想的火花、得与失等凝铸成文字保留下来,这样,时间一长,我感觉我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解变得深刻了,我的很多的困惑逐渐消除了。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此外,我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向我的同行学习,尤难忘却04年夏去杭州参加第五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的观摩学习,记得当时观摩了一节高中的赛课,一位来自内蒙的老师上元曲《哀江南》,他的超强的富有感染力的朗诵深深让我折服,因而就激发起我要刻苦练习我的朗诵能力的决心。
最后,向我的学生学习,他们思想火花的迸发、他们出人意料的发言同样激活了我的语文课堂。我们师生时常浸润在这“天光云影”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我亲爱的老师们,为了可爱的孩子,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去共同追寻我们每个人课堂的“天光云影”!我想,一生中有这样的“追寻”,我们就不会再麻痹懈怠了;人生路上,更多留下的是我们执着前行的身影。我想,一生中有这样的“追寻”,我们就不会只“汲汲于富贵名利”;人生路上,就会到处洋溢出襟怀坦荡、悲天悯人的情怀。我想,一生中有这样的“追寻”,我们就不会因境况不好而怨天尤人;人生路上,会到处留下我们作为开拓者的坚定的脚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