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郭仁发 时间:2009/4/10 15:16:0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17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是我在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创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艰难历程
26年来,“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经历了摸索、创立和完善的艰难历程。
1. 摸索
长期以来,在被迫离开中学语文教学岗位的情况下,为了能使自己早日重操旧业,我以一个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我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进行艰难探索。这种探索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人们根本不理解,使我淹没在怀疑、嘲讽、责难的声浪之中!流言蜚语接踵而至,明枪暗箭接连不断!
正是由于人们的不理解,使我在摸索的过程中经历了常人难以经受的挫折和磨难,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
2. 创立
在摸索的过程中,由于我能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磨难,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尽管这种摸索充满了风险,最终还是使这种摸索有了一个美好的结果——“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创立,使我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占了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中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于是,我便在“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
在论文《论“拓展延伸” 中学语文教学》中,我对“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作了全面、系统、集中的阐述。可以说,这篇论文是“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鲜明体现。
3.完善
理论从实践中产生,又对实践起推动作用。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如果离开了鲜明生动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这一理论是不可能产生的。
在“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不断得到完善。而实践的完善又推动了理论的不断完善。
当然,无论是理论的完善,还是实践的完善,都是没有止境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也同样如此。
二、“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是对“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在“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上创立的。
26年来,无论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岗位上,还是在其他教学(例如中学历史教学)岗位上,我几次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只是由于没有及时地去巩固这些成果,工作中又出现了一些失误,因此,我想重返中学语文教学岗位的美好愿望始终未能如愿。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就开始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工作中的失误,改革未能获得成功,几次被人从中学语文教学岗位上“挤”下来。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我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奋力开拓、顽强拼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凄风苦雨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顶住了重重压力。最近10年,虽然所处的环境更加险恶,大有“黑云压城城欲催”之势,但是,他以梅花的品格自励,用信念、意志和谋略应对错综复杂的环境,终于创立了“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
26年来,尤其是在离开中学语文教学岗位的情况下,有人始终对我的中学语文教学能力抱着很深的偏见,最近10年,更有人极力想把我从学校“挤”出去,从教育界“挤”出去,使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在中学语文教育领域另辟溪径,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在教育界站稳脚跟。“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正是在这种极其危急的情势下创立的。
26年来,尤其是在离开中学语文教学岗位的情况下,由于我不愿意在碌碌无为中蹉跎岁月,极力想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因此,尽管我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处境极其艰难,但是,我都能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进行艰难探索,即使在身心交瘁、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也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由于“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突破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引起了不少人的嘲讽、贬低和阻挠。然而,我始终认为:“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丝毫动摇不了我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进行艰难探索的坚定决心。
我,虽然“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但是,我始终不甘平庸,极力想在有生之年为中学语文教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最近几年,在“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上,我又创立了“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
三、“拓展延伸”教学法是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毕竟有它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我创立了“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补充、完善,可以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链条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最近10年,通过课外途径和书信方式,中学生向我倾诉了他们在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作为指导老师,我尽量为他们指点迷津,通过介绍课外读物和读书方法,使他们更加有效地从事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我对他们的习作加以评点,提出修改意见和努力方向,或者直接对他们的习作修改、增删、加工、润色,使其达到发表水平。10年来,我在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指导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第三届“中华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李姗瑶、李冰、陆真真、郭俊秀同学的作文获奖,在第四、第五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中,我荣获优秀辅导奖,在第七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中,郭俊秀、李晓雨、胡畔、张琼、李姗瑶、段琼瑶的散文获奖,李姗瑶、李冰、陆真真、郭俊秀同学加入中国小作家协会。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通过课外途径和书信方式对本校、外校的中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指导,并延伸到语文教学研究和校园文学创作的一种教学模式。
“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学研究: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教学获得成功。中学语文教学和“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从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时,也要研究“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规律,才能使“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获得成功。10年来,我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例如:论文《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表在《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上,在新世纪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论文《论中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荣获三等奖(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奖);在2006年“三老杯”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论文《论“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荣获三等奖(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颁奖)。
2.语文学习指导:“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通过课外途径和书信方式和本校、外校的中学生广交朋友,指导他们通过多读多写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水平,这种语文学习指导是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我经常告诉他们: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方法,特别强调要要认真阅读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与此同时,我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李姗瑶、李冰、陆真真、郭俊秀同学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3.校园文学创作:和语文教学研究一样,从事校园文学创作也是“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延伸,是为了反映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更加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指导。10年来,我在校园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小说《重逢》发表在作品集《风中的玫瑰》(作家出版社,1999年10月)一书上,散文《我从风雨中走来》发表在《教育艺术》2004年第2期上,诗歌《梦之畅想》、《思绪》发表在作品集《青春与花朵》(作家出版社,1997年10月)一书上。
4.文学创作指导:通过课外途径和书信方式对本校、外校的中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指导,可以发现并培养文学新人,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输送新生力量。这也是“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最近10年,我有重点地对本校、外校的中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在文学创作指导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郭俊秀同学的散文《校园一角》发表在《中国少年作家作品选》(作家出版社,2004年10月)一书上。
四、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
26年来,尤其是最近10年,我始终以一个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理论水平: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为中学语文教学作出较大的贡献。26年来,尤其是最近10年,我经常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因此,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2.教师职业道德: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职业道德同样居于重要的地位,是干好事业的重要前提。26年来,尤其是最近10年,我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优秀中学语文教师。
3.中文专业知识: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中文专业知识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是搞好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雄厚的中文专业知识,才能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虽然我先后毕业与湖北省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专升本),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尽量抽出时间阅读中文专业教材,努力提高自己的中文专业知识水平。
4.身体心理素质: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进行探索,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艰辛的有创造性的劳动,如果缺乏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这种探索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我从小身体不好,经历坎坷,因此,我注意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
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创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缺乏这些综合素质,是不可能创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的。
设想以下,如果你离开中学语文教学岗位长达20年,不注重自我修养,缺乏这些综合素质,恐怕你早被无情的现实淘汰了,你的选择只能是提前退休、病退或内退,根本不可能去创立“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
五、“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是对课外语文教学理论的创新
课外语文教学理论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系统中,课内是基础,课外是拓展、延伸,要做到统筹兼顾,既重视课内,又重视课外,使课堂内外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
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内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呢?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中学语文教学岗位上,还是在其他教学岗位上,我始终在思考这一问题,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教学实验。
最近10年,我所处的环境更加险恶,处境更加艰难,时时有被淘汰的可能,迫使我大大加快了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进行探索的步伐。经过反复实验,我终于创立了“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可以说,这一理论是对课外语文教学理论的创新。
现在,我将“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简述如下:
课内打基础,课外拓展、延伸。课内,学生首先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然后,由我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延伸。具体地说,就是在我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实践、巩固、发展他们在课内学过的语文知识,以达到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种语文教学的最优化,是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揉”的境界。要想真正达到这一境界,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课外教学。在课外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就能较快地提高语文素养。不仅如此,学生通过课外教学途径养成的勤于思考、积极实践的良好习惯,还会反过来加强课内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能力,使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一种整体效应,大大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我所创立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就是为了让本校、外校的中学生能在我的指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使中学语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快捷。
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过程,我所创立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在我的指导下,发挥本校、外校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听说读写训练作为主线,最终完成“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任务。
中学语文教学还是运用反馈原理实现目标的可控过程。反馈是一种特别的输出和输入,通过反馈可以强化师生的达标意识。对教师来说,通过反馈可以找出教学现状和目标的差距,从而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对学生来说,通过反馈可以找出学习现状和目标的差距,从而不断纠正学习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我所创立的“拓展延伸”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也运用了反馈原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课外途径和书信方式,保持师生双方乃至与外部环境的信息畅通,不断纠正失误,弥补不足,达到教学的动态平衡,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