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语文考试说明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8 22:05: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36
  ⑨“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 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纷丽的景致。
  ⑩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⑩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    深远而著称;故宫以     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      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    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试题10】
  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试题 11]
  下列词语中的“天”与“天坛”之“天”意义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苍天   B.天窗 C.春 天 D.天价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解释文中词语的能力。
  [试题 12]
  下列词语依次填人文中第⑩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幽静 开放式  封闭式 幽寂
  B.宁静  开放式  封闭式 幽静
  C.幽静  封闭式  开放式 幽寂
  D.宁静   封闭式开放式   幽静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中词语的能力。
  【试题 13]
  从“材料一”看,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 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 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 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 14]
  第③④段写天坛建筑的“高”与第⑤段不同,对此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③④两段侧重写天坛建筑群的布局和外部形态特点,通过不同建筑的高度升降搭配,在开阔中呈现出渐次上升的动态感。
  第⑤段着重写祈年殿这一处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突出局部(狭窄空间)中形成的纵向高度。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 15]
  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节词概括故宫的建筑意境。
  【参考答案】
  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16】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 “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美。(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说明]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体察、阐发的能力。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第 17-20题。
  [试题 17]
  根据文意,选出斋宫在文内地图中的准确位置。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 B
  【说明】考查考生筛选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 18]
  “祈年殿”的名称出现于何时?
  A. 1387   B. 1530    C. 1588   D. 1751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 19]
  最适合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 天坛的轴线
  C. 天坛的历史
  B. 祈年殿的由来
  D.《永乐图》解读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选项差别赋分,考生选
  C ,亦可酌情给分。选B 或 D ,不得分。
  [试题 20]
  下列各项有关文本主要特点的概括,与“材料一”紧密相关的有( ),与“材料二”紧密相关的有( )
  A.   阐释天坛意境之美
  B.   古今对比,解说详实
  C.   语言平实,以说明为主
  D.   描述简沽,意蕴丰富
  [答案]与材料一相关的有: A 、D   与材料二相关的有: B 、C
  【说明】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材料二]
  天坛北为祈年殿一组,南为圄丘一组,中间隔以横墙,有成贞门相通。成贞门北有一条南北大道,直抵祈年门,形成天坛南北一条轴线。天坛是现存明清皇家祭祀建筑中最富特色的一组,以布局严整、形体庄重简洁、色彩瑰丽雅正、颇富神秘性著称于世。中国古代宫殿坛庙一贯采取中轴线对称布直,紫禁城宫殿和太庙都是明证。然而,作为祭天场所的天坛,其南北轴线却偏在东侧,实是非 常奇特之事。
  天坛始建时原本称天地坛,是按明洪武十一年( 1378 年)建的南京大祀殿的规制建造的,实行天地合祀。据记载,天地坛当初只有一圈南方北圆的坛墙,四面各开一门。南方为正门,自此有吊道向北,直才民主建筑群大祀殿前,形成全坛区的南北中轴线。大祀殿建筑群总平面为矩形,有内外两重围墙,外重围墙四面各开一门,北门北有天库。南门以内又有一重门,名大祀门,门内北面殿庭正中即主殿大丰巳殿。它下有高台,上建面间十一间的大殿,这高台即坛,殿前东西侧有东西廊屋。自大祀门两侧有内重围墙,与大祀殿相连,围成南方北圆的殿庭,与坛区的轮廓相呼应。坛区西南角建有斋宫,正门东向,面对大祀殿至南门之间的南道(如下《永乐团》)。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