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语文考试说明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8 22:05: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35
③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侠克李煌,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误,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投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这话所以,美不敢隐, 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 O 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④成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注释:①规( di):相见。(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试题 2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受而籍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答案] c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试题3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试题31】
对下列稳重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是煜入宫治谈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答案] B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32】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答案] D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33】
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参考答案】
①“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许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 曹彬的赏识。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 34—39】 (2014年第8-13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4-39 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试题34】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参考答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