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不详  时间:2005/12/4 15:48:4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36
  对于语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一、抓住课堂,打造特色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上了新台阶,面对学校新的形势,我们提出了“三观”管理理念,即: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
  宏观上说,是指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学生精神和智慧的提升。十五中语文课堂教学究竟追求什么,有没有形成适合学校学情、传统、学科特点的教学特色,怎样实现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近年来认真思考,不懈探索的。 
  中观上讲,研究我校语文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在我们十五中这样一个颇具知名度的学校里,我们必须有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把一节课分成三大板块:研读探究,质疑问难,拓展迁移。我们利用早读抓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老师则有针对性地备课,对常规教学内容提炼浓缩,答疑解惑,给学生以句号;又依据课文,设计有创意的教学形式,采取讨论、争辩、练习、读写结合等多种活动方式,给学生人格成长、精神提升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己用句号回答问号,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第一个板块突出“实”字,第二个板块突出“深”字,第三个板块则突出“活”字。
  微观上讲,要牢牢抓住几个基本环节和关系,如课内与课外,检查与督促,阅读与写作,预习与上课,普及与提高,做人与作文等等,提倡优质课堂教学。
 二、以人为本,科研兴组 
  初一语文备课组是一个各具个性的精神群落。有思想就会有碰撞,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激情、个性互异的又志趣相投的群体,不断产生新的智慧,使备课组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教师都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冯瑜老师的课有内涵,有深度,但又不乏幽默风趣,冯慧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在她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但能收获到快乐,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徐宗国老师的课大气,严谨,有条不紊,教师丰厚的文学功底使课堂生机勃勃。鉴于此,我们在定好主调的同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在此基础上百分之百的实现资源共享。
    在科研指导思想上,我们不仅重视区级那种带动全组的高规格的大型课题研究,更重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两三个人的“小配合”,重视“短平快”项目,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消解对教科研的神秘感,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可以直接转化为教学生产力。 
  三、以学研教,一心三圆 
  全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牢牢抓住课堂,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走语文教学生活化之路,构建广阔的母语学习环境,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在长期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我组形成了“一心三圆”的整体教学格局,即: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口语交际课、实践课、研究性学习为三个外圆。
  四、强化基础,突出能力训练。
  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两年,但强化基础,突出能力训练在的当前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训练时我们主要强调题型类别的选择,做题速度的培养,做题准确度的提高,共性问题集体解决,个性问题强调分类指导,加大课堂训练强度,以练为主,培养学生应考能力。
  五、统一协调,紧密合作。
  我校初一语文备课组的老师的群体年龄较轻,虽然经验尚缺,但我们没有因缺少经验而气馁,我们相信只要备课组能统一协调,就能形成比较强的合力。基于此,我们在资料的筛选上,进度的安排上都强调一致。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总结一周的教学情况,了解各班在各种考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布置好下周的教学任务,这样基本保证各项工作能按照统一的步骤和进度进行。
  实践证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2005年全区统考居全区第一名,且本校平行班级的语文成绩非常接近,改变了以前平行班级间成绩差异很大的现象,这就为年级组均分的整体提高提供了保证。
  以上是本备课组在过去一年工作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作法。在探索现代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最后我们希望,我们能走得更远!谢谢大家。 
  2005年11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