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得与失

作者:刘阳  时间:2006/2/16 22:27:1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68

    

  我一直记得老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只有一次,那么,既然我们做了,就尽量做好它。”高考也一样,它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只有宝贵的一次。这是考验,是竞争,同时也是机会。我衷心希望面临高考的各位学友能把握它,战胜它。
  我是1995年黑龙江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在此很想跟大家聊聊我高考中的得与失。经验,希望能为你们所用,发挥新的战斗力;教训,希望能为你们提个醒,不要重演“悲剧”。
  首先,我要谈谈态度问题。要正确看待高考,不要把它当成黑色七月中的一场酷刑,不要把它看作通往阳关大道的独木桥,不要把它视为亲友、老师压在你身上的重壳。还高考以本来面目吧,它就是你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全面检阅,就是一次考试,不过比平时多了医生和警察。如果你怀着一颗平常心,一颗积极的平常心对待高考,就会减少许多焦躁与不安。整个复习计划也会显得循序有理,可以克服许多外界因素的侵扰。不要看别人背着大书包、拿着饭盒,整日忙忙乎乎,心里就乱了方寸:完了,大家都这么努力,我要落后了。特别是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大家彼此询问争论着,更是方寸大乱,总想着某某同学报了哪啦,会不会挤掉我,我报得高不高?不要,千万不要这样。按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学习走自己的路,在高考前保持一种自如而愉快的心情是很重要的,况且“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在一份良好健康的复习心境下,应该对五门功课展开地毯式轰炸般的复习,不允许有漏网之鱼。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五科的作战计划,仅供参考。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另外,对你做历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文。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没辙。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致于无话可说,写的文章不致于空洞无物。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效信息漏掉。比如1994年高考中的语文题,填写成语中有一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课本上找不到的,只能靠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的。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
  有人说“文学是谎言,数学才是真理。”这肯定是失之偏颇。不过却道出了数学的重要性。我要为那些数学不太好的同学或是在数学上有潜力但由于兴趣不致于此而不愿过多投放精力于此的同学们敲敲警钟。你想想,我们是学文科的,可以说在一样的学习环境下,属于同一档次的学生在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上的感悟差别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数学有差距,相去十几、几十分也不是很难。尤其是那些为了逃避过重数学而选文的人,一定要做好思想上的调整,不要重文轻理。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多做题,多思考。对于做题,我认为择选题目的数量、质量及类型十分重要,切忌盲目的以为多多益善,投入题海中奋勇搏击。如果你不分质量、类型的乱做,就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是知识结构的畸形。举个例子,如果你选题不慎,函数占了60道(设总题量为100道),而实际上,可能40道就够了,这样相当于浪费了20道题目的时间;同时,在知识结构中,函数部分得以巩固,但可能导致其它部分的薄弱。高考中,出题人对大部分知识的要求程度是差不多的。另外,高三时间宝贵,哪容得浪费,因此做题不可不挑选一下。还有,那些思维较敏捷、反应较快的同学在平时做题时可以在头脑中几步合并,节省时间,但在考试做大题时,千万别“自作聪明”,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丢掉步骤分,而这纯属“无谓送分”,是最令人心痛的啦。切忌把自己当成做题机器,拿来题就做,不思考一下题目的特点、结论和意义。这样会导致你有些题做过了,再碰到还是雾水一头。或是原本是一个小题,在大题中可直接搬用,做为条件。但由于你没有记住,没能理解也就没法运用,等于你那道小题白做了。为了避免这点,我采用重复演算的办法。当然不是连续做。我的数学题都是按套编上号的,题量不是很多,但有计划地循环做。实际上,高考题目虽说千变万化,但是全新,让你一点摸不着套路的题是很少的。大多是一些你见过的题目的全新组合。如果你能对结合前的题目有充分理解,何患组合后的不会解呢?如果你保证每一道做过的题目都记住了,理解了,那你就赢了。请大家不要误解我这里的记住了,它不等同于把题目、答案背下来,我所要记住的是题目的类型、原理及解题技巧。另外,还是那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因此一定要把书本记牢、吃透。还没有谁能建起“空中楼阁”呢!
  外语,我认为是一门学起来有趣、用起来实惠的科目。学习外语,你不仅掌握了一门语言,随之也接触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受益不浅。学习外语跟煲汤一样,是个细活慢工。我坚持认为外语要每日必读,每日必写,如果你的复习计划是以日或两日为单位,那我就劝你为外语而改改,因为那样的话虽然你每周有一天或两天的时间集中学习外语,与分散每日复习的累计时间相差无几,但效果可能相去甚远。在此顺便插一句,我觉得每日的复习以针对五科全面展开,挑出其中当天的重点着重攻克为宜。外语很讲究环境,背单词时,不要孤立地背,可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如课文或老师给出的例句中),那样既容易记忆又利于加深记忆;对于单词、词组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间饭后,不妨几个人凑在一块用外语聊聊天,提高词语运用水平,尤其对一些积极的词组或习惯用法,一定要牢固掌握,这样会使你的语言流畅地道。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多做一些阅读题,多朗读,这样既可以熟悉单词的用法,又可以培养语感。在这里,我反复强调语感,因为我认为语言感知力对于外语、语文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培养就要靠平时的多读多写,不要学成哑巴外语。一句话,学外语离不开“勤”字,功到自然成。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比如佛教在我国的发展、航行事业的发展等等。“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具体说了说我的几课复习心得后,我想讲一下五科目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现在的高考,采用“3+2”形式,就那么五门,所以不允许有任何一科短腿。这一点,我感受颇丰。在文科的五门中,我的数学最棒,语文最差,真是一对冤家。人往往有一个毛病越是学不好的科目,越发怵,越不喜欢,也就导致越发的学不好。我从初中起就沾染上不爱学语文的恶疾,且讳疾忌医。结果,在高三上半期我的这一大患全面爆发,打得我措手不及。语文考试只得一百零几分,可怜的很。很快,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知返了,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上,花出一定的时间专攻语文:看书、做题、作文,好像要把多年欠下语文的债,在短期内都弥补上一样。时间过得很快,高考来了,这是对我知识能力的检验,也是对我学习方法的考察,结果是,我成功了。语文比平时提高了十多分,其它科发挥正常,呈现五科均衡的趋势。真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没有老师、家长的指导及时改变策略,一意孤行下去,今天还是否有资格在这里作文。这一切都证明“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心怀一个目的,努力耕耘,就会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成果。
  谈到学生,常被划分为什么“百灵鸟”型、“猫头鹰”型等等,由此引出一个作息时间的安排问题。我认为这是因人而宜,视身体状态而言的。我更提倡分散时间的方法,比如你一天课后计划学习五个小时,就可以把这五个小时分成两段,一个是在晚上,大约从7:00~10:30;另一段在次日早晨,从5:30~7:00。这样,大脑基本上在学习期间会保持兴奋状态,收效也较明显。
  其实,面对高考,我也知道不要紧张,不要焦躁,只是说起来容易罢了,但是路是人走出来的,困难,压力也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排除。不要在高三复习中成绩有点波动就认为大事不好。这恰恰是给你敲了个及时的警钟。或是提出你的弱项,或是让你调整学习方法,或是催促你该加把劲了。别泄气,这只是暂时的波谷。让我们努力调整好状态,使每个人的波峰都出现在高考中。
  以上就是我高考复习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对高三的学友们有所帮助。最后预祝你们在新一年的高考中金榜有名。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