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学案6
- 资源简介:
约6530字。
短歌行 (第1 课时)
1、依据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阅读古代诗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2、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1、通过阅读预习案内容,了解作家、作品背景
2、听录音,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3、理解诗中重要词语
学习内容与问题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
【知识梳理】:
(一)作家及作品
1.题目解说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在《乐府诗集》中,《短歌行》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诗集》里收集的同名作品有24首,最早的便是曹操的这首。这种曲子究竟怎么唱,现在已经不得而知。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西晋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只能根据这些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曹操的《短歌行》有两首,此为其一。
2.写作背景
《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天下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现实,他忧愁满怀,苦闷煎熬。但他并没有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立统一天下的功业。
3.作者简介: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又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善诗文,其诗多为古题乐府,诗风沉郁雄健、慷慨悲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代表作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一类是抒写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代表作有《度关山》《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其散文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将曹操的章草作品评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