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25
- 资源简介:
约6360字。
木兰诗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语言运用]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积累文言知识。(重点)
[思维能力]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木兰的传奇形象,感受人物魅力。(难点)
[审美创造]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初步感受乐府民歌的特点。
2.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故事的传奇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听一首唐诗和一段戏曲。你知道诗歌和戏曲中诵唱的对象是谁吗?唐诗和戏曲唱词各有何特点?你更喜欢哪种表达形式?
(播放音频:朗诵《题木兰庙》和豫剧《花木兰》选段。同时,多媒体出示文字材料)
1.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
2.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豫剧《花木兰》选段)
(学生听诗歌朗诵和戏曲演唱,看屏显文字材料,听完后自由发言)
[预设]
两则材料诵唱的都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这首唐诗富于文采,描写木兰征战沙场和梦里描眉的场景,表现出木兰英勇而又娇羞的形象;而这段戏曲语言通俗、直白,赞颂了木兰不输儿男的英雄形象,其中运用押韵,让人感受到戏曲的韵律感、节奏感。
师: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兼具以上两者的特点。它既富于文采、质朴易懂,又富有韵律感、节奏感,那就是《木兰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木兰诗》的艺术魅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形象吧。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倾听、欣赏一诗一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花木兰的形象,感知两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的魅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出诗味
1.了解作品及相关文体知识。
(1)作品简介。(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品简介”栏目)
(2)文体知识介绍。(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文体知识”栏目)
2.反复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特点。
(1)读准字音。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本诗歌句式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还有九言,有的互相夹杂,形式自由。听录音朗读,要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