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60字。
《前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摄影散文的一些特点;
(2)、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
(2)、探究与活动,加强交流能力。
(3)、思维与训练,培养评点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深入体验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2)、树立不管如何困难都执着向前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虚实结合的写法。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索人类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课文前面有一幅照片。请仔细观察这幅照片,然后告诉我你由这幅照片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这里很挤,拥挤不堪的汽车。
生2:他们在旅行,要向远方出发。旅行很艰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的《前方》。看看他由这幅照片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给文章标上段落号。并划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者是全文的关键句。当文章精美的句子让你产生共鸣时,请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你的想法,这就是评点的读书方法。
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那么怎么才能抓住关键句呢?方法: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总结句(起总结上文的作用)。
作者曹文轩看到这幅照片和你们一样展开了一系列联想,既而写下了一篇优秀的散文。像这样既有照片,又有围绕着图片内容而写的散文,我们称之为摄影散文。照片可以给我们以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还有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而散文的充满联想和想像的描绘对象也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照片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
二、研讨课文
(一)作者看了这幅照片,第一反应是什么?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但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他们都正在路上,都曾经离家。请同学们找出精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