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课时,约6700字。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陈廷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突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造方法。
2.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3.通过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升华学生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⒈重点:布衣与总统的关系,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对“布衣”、“剪辫”、“睡狮”的理解。
⒉难点: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三、教具方法:点拨、讨论、多媒体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课件展示彩色照伟人孙中山),画面中的这位是谁啊?(生:孙中山)
你们对孙中山的了解有哪些呢?(出示孙中山简介)
简介孙中山: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原名: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活动时曾化名“中山僬”,因此得名。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中国三大伟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1892年在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组建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消息传来,举国悲痛,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民主义介绍: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来,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后制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公三大政策。]
这位20 世纪的历史巨人的丰功伟绩,大家都清楚,但对孙中山总统又被称为“布衣总统”,同学们是否也有所理解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布衣总统”孙中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陈廷一一起解读 “布衣总统”孙中山,了解其来历,了解其布衣特色。(板书:标题和作者,同时让同学们阅读全文)
(二)走进作者陈廷一先生
陈廷一在当代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领域有两大名家,人称“南叶北陈”,北陈就是陈廷一,南叶就是叶永烈。陈廷一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