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5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0 16:09:2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沁园春.长沙
学习要点
  1.诗的意境,豪迈的革命情怀,(写乐景,写豪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写作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对长沙很熟悉。
但这首词写于1925年,毛泽东当时32岁。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各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洲正式成立。这年秋天,毛泽东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并稍作停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词。
二.关于毛泽东的称谓和毛主席诗词: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诗(词)人。
    毛主席诗词共30多首。
   (附讲几个结合。古老的诗歌形式和革命的现代内容相结合,用古老的词的形式,抒写革命豪情。此所谓“旧瓶装新酒”。)
三.主题提示:
本词主要是捞;描写和抒怀,通过描绘一毓的意象和景物,蠊中寓情,情中显志。景就是橘子洲头所看到的景色,情就是革命的豪情;志就是改天换地、谋求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宏伟壮志。
四.题解:
1.以前我们学过《沁园春。雪》,那么这首词的“沁园春”和“长沙”分别是什么?
[“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的标题或名称。]
2.词的常识:上下阕,或上下片。
五.学习上阕:
   一>生字词:  橘  舸  寥  廓
二>朗读:
三>讲析:
1.第一句的句序应该调整为:橘子洲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翻译的时候,又可以把“寒秋”提前。
    那么,应该怎样翻译?
[在寒冷的秋天,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
2.翻译过来之后,请看看这个句子应该是什么表达方式?[记叙]
那么从记叙的六要素来看,这句话当中交代了哪几个要素?
[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人物:我(独) 事件:(看)湘江北去]
3.第一句在全诗当中有什么作用?
[是全诗的领句,引起下文的描写的下一阕的抒情议论。]
   版书:
   第一句:领句  记叙  交代: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头
                  人物:我(独);事件:(看)湘江北去
4.第二句由一个“看”字领起,“看”字领到哪里?
[一直领到“竞自由”,即统领了二、三两句。]
5.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描写了一幅什么图?  [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6.依次描写(看到)了哪些景物?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万类(  )
这些景物分别有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