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四首》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0/14 12:12: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90字。
李白诗四首
  教学目的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3、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试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字面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脉络 
  一、导入:李白其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谪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祖籍陇西(今甘肃),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与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15岁时,李白的文章已写得很出色,并开始学剑。26岁时,“仗剑去国”,开始漫游兼求仕的生活(李白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42岁时,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任翰林供奉。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唐玄宗只把李白当成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因作风傲岸,李白在朝中屡遭谗毁,初步认识到政治集团的腐败后现实的黑暗。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44岁时)。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二年,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一番。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离开东鲁南下吴越前李白写此诗作别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然后开始新一次漫游旅程。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安徽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
  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李白的诗清新自然(用李白自己的诗句说,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